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助教苏亦 (第1/2页)
周一,上午。 王永兴先生的敦煌学课堂上,除了苏亦之外,还多了四个熟悉的身影。 分别是马世昌、姚华山、许婉韵、黄妘萍四人。 没有错,这四位就是通过王永兴跟宿白两位先生的利益交换才出现在这里的。 按理说,黄妘萍这大姐是不需要需要过来学敦煌学的。因为她跟随着吕遵锷教授学习史前考古,史前考古的重点从来不是这些文献记载的历史。 更不要说,这姑娘研究的方向还是史前考古的旧石器考古,天天要打交代的应该是各种古人类化石以及各种石器。 而且她未来从事的还是动物考古研究,这个方面偏向可想而知。 跟敦煌学更是不搭边,但这姑娘还是过来了。 理由很简单,她是过来应援苏亦的。 嗯,就是过来给苏亦正式成为王永兴敦煌学助教打气的,也可以说是过来看热闹的。 这大姐还挺调皮的,看到苏亦站在台上自我介绍的时候,还故意发问,“小师兄,你一会要不要给我们上课?” 大家都知道苏亦的身份,都知道他是历史系的小师兄,甚至,上周他也讲过一次课,大家对他的身份肯定不会陌生。 但,在讲台上以助教的身份正式亮相,该有的仪式还是要有的,比如现在,站在台上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苏亦,78级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从今天开始担任敦煌学课程助教,请大家多多关照。” 没有错,周末去朗润园拜访宿白先生的时候,已经把苏亦给王永兴先生当助教的事情给敲定下来。 而且,宿白先生罕见的没有呵斥苏亦。 这种变化,可谓难度。 也可能跟当天邓广铭先生去串门有关。 周末,漆侠先生约了苏亦一块去朗润园拜访宿白先生。 苏亦约了马世昌,马世昌又把许婉韵跟姚华山俩人一块喊过去。当然,邓广铭先生的研究生范长流也没有落下。 加上漆侠先生,一行六人,浩浩荡荡杀到朗润园。 这样一来,俩位先生的家里就热闹了。 反正,他们住同一栋楼对面,邓广铭先生到最后直接到宿白先生家串门。大家也都聚在客厅聊天。 这时,苏亦也算是见到邓主任居家状态,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而且还是一个热情好客充满激情的老头子。 相比较之下,宿先生就严肃很多,就算在家里,也极少发出爽朗的笑声。但,众多弟子前来做客,宿先生的心情也不错,脸部表情柔和不少。 要论年龄,邓广铭先生比宿先生年长,大了快有十五岁。所以,这俩人虽然都是北大的毕业生,在学生时代,两人的交集却不多。 首先,宿先生读伪北大的时候,北大已经搬到昆明跟清华南开组成西南联大。等到45年北大北迁的时候,邓广铭正在复旦教书,直到46年他答应傅斯年的请求才返回北大担任傅斯年的秘书,也就是北大校长办公室的秘书。 45年的时候,重庆政府就认命胡适为北大校长,不过当时胡适在美国,只能由傅斯年代理校长之职。邓广铭这个校长办公室秘书一直到胡适就职之后还一直兼任着。 之所以,说兼任那是因为他除了秘书的活,还担任史学系副教授,讲授“中国通史”及“隋唐五代宋辽金史”等课程。 这也是为什么,学界在学统传承之中,会把邓广铭归入陈寅恪、傅斯年以及胡适一脉,还被称为中国史学正统。 是不是正统,先不说。 但邓广铭先生在北大历史系的威望确实很高,不然,在这扭转乱想的年代,北大校方会请老先生出山担任系主任。 然而,等邓广铭46年10月份在北大史学系教书的时候,宿白先生已经从史学系毕业多年,开始在文研所读研了。 甚至,当时众人在宿先生家做客的时候,宿先生还跟大家分享他当年读研的经历。 “抗战胜利以后,在西南联大的北大回来了,就把我们这个北大解散了,我也没有着落。冯承钧先生问我打算上哪儿去,我说没地方。他就问我愿不愿意到图书馆工作,我说这工作我很喜欢,他就写了一封信把我介绍给了当时兼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的毛准。” “后来,北大要恢复文科研究所,考古组主任向达找不着人,他去看冯先生,说起了这个事,冯先生就又介绍了我。我那时已经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了一年多,向达和毛准两位就商量一家一半,让我上午到文科研究所考古组,下午到图书馆。” “一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北大从城里搬到城外,我这才离开了图书馆,正式来到北大历史系。” 宿先生44年以后,宿先生就在图书馆工作,一直46年到聘为北大文研所古读研。从这些经历看来,这两位先生在建国前的老北大是鲜少有交集的。 虽然他俩都有文研所的助教经历,但,所处的年代以及所处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邓广铭先生是在昆明的时候在北大文研所给陈寅恪先生当助手。但,宿白先生则是在抗战胜利以后重建的北大文研所工作。 一直到52年,北大搬入燕园,宿白先生才进入北大历史系教书。这两位两位先生才有了密切的交集。 不过,这两位虽然相差十多岁,却并未有师承关系,也算是平辈论教。 然而,邓广铭先生的性格更加的爽朗,就算以前在集体宿舍楼被人喊老邓,他也笑呵呵的回应,在跟宿白先生交往中,邓广铭先生就更加不在乎这些细节。 也没有矜持自己的系主任身份,等苏亦跟漆侠一起宿白先生家做客的时候,他没啥犹豫,就过来串门了。 而,宿白先生之所以分享他的读研经历,完全是受到邓广铭先生的启发,或者说在邓广铭先生的带动下,他才分享自己的过往。 不然,按照宿白先生严肃的性格,他怎么会在苏亦他们这些弟子面前,如此轻易袒露自己的心声。 说到这里,邓主任还望向苏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