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33章:国家需要 (第2/2页)
、永兴岛、赵述岛、北岛等,并在甘泉岛和金银岛做了考古试掘,获得了一批宝贵资料……” 然后开始讲述着他们是如何发现的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 其实,这次调查勘探,出了甘泉岛的唐宋遗址。 还有,赵述岛兄弟庙。 北礁明初郑和船队沉船的历代铜钱。 金银岛的清代与庙宇建筑有关的石雕,石狮、石柱、石屋脊、石飞檐、石磨、石供器座等。 西沙各岛的古代遗址并不少。 不过这次调查发掘,更多是从政治出发而非学术需求。 “当年,除了我们之外,还有海南文化局的考古队员,条件有限,我们是乘坐渔船开赴西沙的,当时,主要还是靠驻岛官兵渔民兄弟的帮助下,才完成的调查,动用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这可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西沙的考古调查。” 不管干啥,第一次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国内,对于西沙的考古发掘,直到九十年代,才进行大规模的普查工作。 那个时候,历史博物馆的水下考古工作队已经成为主力军了。 这是后话。 “在甘泉岛西北端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证明XSQD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无容置疑。” 吴振华说着,突然对着苏亦发问,“知道为什么当时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坚持对西沙做考古调查吗?” 突如其来的提问。 让人猝不及防。 好在,苏亦这些事情,并不算陌生。 “主要还是跟南越有关吧。”苏亦说。 吴振华夸,“这一点,你就比沈明有出息,当初,我问他,一问三不知。这次考古调查确实有着特殊的背景。” 沈明有些尴尬,“这个时候,我们都在知青点劳动呢。” 吴振华不理他,“50年代后期,南越当局先后侵占了永乐群岛的珊瑚岛、甘泉岛、琛航岛和金银岛,想要占为己有。之后,咱们两国南海诸岛的纷争一直不断。74年1月份的时候,军方才开始作出反应,当时,我们就被派去西沙,当时,不仅仅条件恶劣那么简单,甚至,还有可能陷入战场之中,所以,当时的考古工作压力特别大,好多同志都做好了为咱们中国考古事业付出生命代价的觉悟了。” 吴振华其实也没有一味的沉重,他也分享了这次考古调查的重要意义。 听到这话,苏亦就忍不住感慨。 和平年代的考古,跟特殊年代的考古,完全就是天差地别,相比较这些前辈,他们这些后辈觉悟就差太多了。 搁前世,如果一份考古工作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谁又会愿意呢? 吴振华一开始愿不愿意,并不清楚,重要的是,他当时还是义无反顾的带队参与了。 “吴老师,当时,有犹豫过吗?”苏亦还是忍不住问。 吴振华摇了摇头,“保护我国南部疆土水下文化遗产的完整,是我们维护、捍卫海权和领土完整的一部分。国家既然需要了,我辈考古人自当全力以赴。” 至于有没有犹豫过,此刻,已经显得不重要了。 实际上,国家在南海的问题上,就一直争议不断。 而,南海水下考古一直都是广东考古的重要一环。 比如后来举世闻名的南海一号沉船。 就是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打捞发掘的。 而,巧合的是,省文物考古所就是省博的文物工作队的基础上组建的。 前世,在水下考古领域,广东方面其实已经作的很不错了。 甚至,苏亦想着,未来历博的水下考古工作队成立之后,对于西沙的文物普查工作,他只要有机会,一定要跟俞伟朝俞老师好好争取加入工作队当中。 一想到这里,苏亦突然发现,以后他要去北大混,需要好好跟俞伟朝老师打好关系了。 不然,未来想要跟对方混。 有点困难。 然而,一想到俞老师跟宿先生之间微妙的关系,苏亦就有些无奈。 之前在北大的时候,许婉韵就跟他说了一些俞伟朝老师的八卦。 其中就包括他跟宿先生两人的关系。 当时,俞伟朝拦住苏亦暗示他转读苏先生的研究生,许婉韵得知之后,就一脸诡异地望着他。 后来他拒绝这个提议后。 许婉韵就说俞老师会记住他的。 然后就开始说了俞老师跟宿先生两人的关系有些不睦。 一想到这,苏亦就有些无奈。 日后,自己去北大读书了,还是少招惹这些是非好了。 至于现在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