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3章棒梗、傻柱、秦淮茹没准要加刑(求订阅) (第1/2页)
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 许大茂在跟娄晓娥正式谈论娄氏入资鼎香楼之前,特意抽出时间做了一份企划报告。 穿越者。 见多识广。 后世那遍布华夏大地的啃得起、买的对、得了利、街婆婆、牛爷爷等等之类的例子比比皆是。 都可以拿过来用。 中午时分。 许大茂在鼎香楼宴请娄晓娥及三个孩子,于海棠却极其开明的选择了没去,间接圆了三个孩子想要与父母团圆的梦想。 四条鱼被煮。 街面上一下子活泛了很多。 人们不再像之前那些偷偷摸摸的去交易。 也有人敢到鼎香楼吃驴rou火烧,不再担心被冠以贪图享受的名头。 生意不错。 许大茂带着娄晓娥来的时候,鼎香楼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这个年代的人真是太朴实无华。 听闻娄晓娥是回来投资办厂的港商同胞,纷纷发扬爱心的让了一张桌子给许大茂他们。 热情。 热心。 这就是许大茂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情怀。 还有人泛着一丝丝羡慕。 主要是娄晓娥及三个孩子的衣着对周围众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与娄晓娥比起来,他们或许更像一只还没有完成蜕变的丑小鸭。 许大茂带着娄晓娥在鼎香楼吃过驴rou火烧。 不过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旧地重游。 看着物是人非的一切,娄晓娥感慨颇多。 香江的十年商战,娄晓娥不在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妇人,她很精明,见许大茂带着自己来吃鼎香楼的驴rou火烧,便猜晓了许大茂的葫芦里面要卖什么药。 轧钢厂是不可能接受娄氏资金的,离开香江的时候,娄晓娥就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很简单。 轧钢厂最开始就是娄家的财产,后来娄父将其中的一部分股份上交给了国家。用那些反对娄氏入注资金到轧钢厂之人的原话来说,本就是娄家的企业,再要是有娄家资金注入,这个轧钢厂还是国家的轧钢厂?他们这些国家任命的轧钢厂的干部还是国家干部?轧钢厂的那些工人是为国家服务?还是为娄家效力? 八十年代初,可不像后世。 很多事情都异常的小心谨慎,看着跟踩着薄冰过河差不多,人们宁愿无所事事的混日子,也不乐意去做有可能让他背锅的事情。 没有人敢随随便便去拍板一件事。 再小的一件事,也要反复商量。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娄晓娥回来投资前一个月,已经有人先娄晓娥一步的到了京城,人家明确提出要花两千万美刀修建一家五星级大酒店。 是张世豪亲自对接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答应人家一个要求,人家就把两千万美刀给打回来。 什么要求? 就是希望当地的父母官能亲笔为这家酒店提词。 最终拍板的人却避讳蛇蝎,认为这有损国家干部的形象,给人一种国家干部卖字的印象,便拒绝了对方的提议,害的这笔两千万美刀的投资泡了汤。 从这件事来分析。 不少人对于接受外资,还是心有余悸的。 娄晓娥为什么不看好娄氏入注资金到轧钢厂这件事,不是因为娄晓娥什么都不懂,而是娄晓娥太懂了,看的太明白了。 避重就轻。 轧钢厂不可能。 别的地方还不可能嘛。 两个人一张床上面睡了这么多年,娄晓娥能不知道许大茂的想法? 肯定是把主意打在了鼎香楼上面。 以科学的方式将鼎香楼做大做强,让鼎香楼的驴rou火烧遍布全国,乃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百年老字号。 这是一个噱头。 有港资注入,同样也是噱头,也是卖点。 到时候就是人人排队吃鼎香楼驴rou火烧的画面。 鼎香楼驴rou火烧的味道也是销售火爆的一个保证。 看看许大茂和娄晓娥的那三个孩子,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他们,面对驴rou火烧的时候,吃的那叫一个香,许大茂的小女儿还把驴rou火烧给吃到了鼻子上面。 许大茂用手帕擦了擦小女儿鼻尖上面的驴rou火烧沫。 娄晓娥当下就是会心的一笑。 可转念便有惆怅泛起。 如果没有于海棠,他和她应该还是一家人。 “于海棠不错。” “啊。”没有听明白意思的许大茂,随口应承了一句,事关两个女人的战争,许大茂打定主意,一定装糊涂到底。 昨天晚上两个女人把许大茂给掐的。 简直都把许大茂给当成了日本鬼子。 “我说于海棠不错。” “这孩子是挺可爱的,你也不想想,这是我许大茂的种,他们能不可爱?” “许大茂,你跟我装糊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