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半路遇险  (第1/2页)
    江瑶对于村里热热闹闹,传的沸沸扬扬的华侨回乡祭祖还真的不关心。    人家回乡祭祖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就是有这种富亲戚,也和他们家挂不上什么关系。    江瑶还专门问过她爹,这个江耀祖是不是算得上他们家的亲戚。    江瑶心里认真考虑过,要真是能和他们家论上有血缘关系。    哪怕厚着脸皮上去讨好人家,说不准还能真的沾点儿好处。    这个时候不能考虑脸皮子。    脸皮子和生存比起来,谁胜谁负一目了然。    等到江满福说明白,就按族谱上论,他们和江耀祖那也差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实际上一点儿血缘关系都没有。    江瑶立刻歇了心,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人家海外华侨怎么了,那也是凭辛苦,凭本事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产业。    总不可能白白的把钱送人,既然如此,那就别cao那份闲心。    自家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她家地里的活儿再有三四天也就能全都收完。    有那个功夫,她还是照顾好家里人,顺带着把小说赶紧写完。    再有五六天就又能和天庭的人交换东西。    到时候无论是交换丹药,还是交换一些其他的东西,起码家里的情况就能有希望改变。    人家回乡祭祖的,鞭炮声放的震天响,她躲在自家小院里,耳朵里塞着棉花团,在那里写小说。    连热闹都没去看,那些孩子们都为了一块儿糖,几颗花生去凑个热闹,可是她的心理年龄又不是真的孩子。    有那个时间,咱还是赶紧把这小说写出来,说不准再多写抄两遍出来。    万一能在红包群里多换点儿东西,何乐而不为。    瞅了一眼天气,快晌午了,她赶紧去灶上。    上午煮了一些绿豆水,现在早就晾好了,然后把火捅开。    黑面儿的馒头溜上,煮了一些玉米面儿棒子粥。    做了一个凉拌黄瓜和凉拌茄子,家里早就没油。    做凉拌黄瓜和凉拌茄子那也是没办法,多亏这是夏天,要是冬天,估计连这样两样菜也没有。    就剩水煮白菜。    做好饭,她先去给母亲的屋子里送了母亲和meimei的饭食。    然后拿了一个篮子把馒头,玉米面儿棒子粥和绿豆水全都装到里面去,还有装了一碟的菜。    早上爹和嫂子走的时候说的明白,他们今儿晌午就不回来,让江瑶给他们送饭,本来meimei要去的,可是她看了看外面的天气。    那太阳在当头毒辣得很,热气扑面而来,晒的人能发晕。    人在屋子里都热的有点儿奄奄一息,没看见那树上的鸟儿早都躲到树荫底下去,连对门儿那只小狗都趴在阴凉地儿里,吐着大舌头一动不动。    更别说人,她生怕meimei中暑。    死活不让江月去,自己拎着篮子去地头儿给爹和嫂子送饭。    走路的时候,特意都挑了树荫底下,宁肯绕远点儿路,也不想在大太阳底下走。    就走了这么十几步路,她的背后已经觉得汗盈盈。    这个鬼天气能热死个人。    空调电风扇不存在的,这几天晚上,屋子里早就已经热的睡不着人。    一把破破烂烂的大蒲扇,那就是家里唯一缓解热度的先进工具。    他们家一共就三把蒲扇,一把在父母的屋里,一把在他们姐妹的屋里,另一把就在嫂子的屋里。    连扇子都做不到人手一把,可想而知这个家里有多穷。    江瑶转身挑了一小段山路走,虽然这一段路绕山。    可是山的这一头种的全是树,这边是个小树林,从这边虽然绕远了路,一点儿都不晒,而且走进树林的时候还能觉到有点儿阴凉。    江瑶松了口气,拎着篮子快步往前走。    这条路早就走惯。    秋收这几天她天天走这段路,宁肯绕远一点儿也不能中暑,家里人可病不起。    刚走进树林,凉爽的空气一头袭来,让人感觉从头到脚一下子就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