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从当村长开始_第二四六章册封大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六章册封大典 (第6/9页)

。”

    “三日后,秘密出发,承乾啊,一切好之为之···”

    李二陛下说完,就拉起观音婢的手,一起离开了东宫。

    李承乾却是瘫倒在地,久久未曾起来。

    痛苦,悔恨,落寞和不安,种种心绪在李承乾的心里交织和纠缠着。

    自己渴望的皇位没有登上不说,反而要被发配到远方。

    秘密出行啊,父皇这是要让他,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长安。

    既然是秘密出行,肯定随从也是极少的。

    最多就是一辆马车,带上自己的一双儿女而已。

    三日后,天还未亮。

    一辆马车便停在了东宫门口。

    前来送行的只有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长孙无忌也被李二陛下传唤过来。

    青雀,雉奴,长乐和兕子。

    全部都没有来。

    因为李二陛下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相送。

    这四个孩子一来相送,难免悲悲戚戚的,观音婢看到后,会心里头更加悲伤和难受。

    李承乾知道自己走到这一步,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父皇,母后。儿臣给您磕头了,儿臣走好,父皇和母后一定要保重龙体和凤体啊。”

    李承乾跪倒在地,双眼灌满了泪水,滴答滴答的滑落在地面的石板上。

    “上车吧,让你舅舅送你一程,到达哪里后,立即让李淳风返回长安城。”

    “朕对他另有安排。”

    “承乾,上车吧,再晚了就会被人发现了。”

    长孙无忌将李承乾扶起来,两个孩子已经睡在了马车上。

    他俩如今还不知道,要跟随父王离开皇宫,离开长安城了。

    马车一路驶出长安城外。

    百骑司的暗探早就在城外等候了。

    为了不让林府知道此事。

    李二陛下连禁卫军都没有惊动。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投资好文】即可领取!

    “承乾,不要再执迷不悟了。若是没有此事,你登基皇位是迟早的事情。”

    “你说你这孩子,动什么心思不好,干嘛要去谋害果果?”

    “孩子,你这都是自找的啊,舅舅也帮不了你···”

    “去到海岛,好好管理哪里,不可再消沉下去。”

    “有一片富庶的封地,也是极好的结果了。”

    长孙无忌拉住承乾的手,不停的叮嘱道。

    “舅舅,承乾知道错了,承乾走了······”

    八名百骑司的暗探,护送李承乾的马车,一路直奔大唐东海岸而去。

    哪里早已经按照陛下的旨意,备好了宝船。

    显德殿里,李二陛下一番话,让除了那晚上目睹此事的十几位重臣外,其他人等纷纷目瞪口呆。

    “太子李承乾,身患隐疾,已经不足以再担任太子之位。”

    “朕,已经让他去外地求医问药去了。”

    听了李二陛下的话,显德殿里是鸦雀无声啊。

    能混进显德殿的,没有一个是傻子。

    他们无不是人精中的人精。

    用脚趾头想一想,也知道这是出事了,而且是出大事了。

    否则的话,即便是太子身患隐疾,也可以在皇宫里医治啊。

    何必要一个身患隐疾的太子,去外出寻药呢?

    大家全部都抱着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的心态。

    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就对了。

    何必再去纠结前因和后果呢。

    “陛下,太子乃国之根本,既然太子已经身患重疾,不能再担任太子一职。”

    “臣,恳请陛下另立太子。”

    宰相房玄龄第一个站了出来。

    当然这一切都是和李二陛下协商好的。

    有了宰相这位群臣之首的带头作用。

    群臣们也一起跟着,高声附和起来。

    “臣,恳请陛下另立太子。”

    因为大家都知道啊,这太子李承乾,肯定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而且还是不可公开的错误。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再另立太子了。

    可惜了李承乾,已经做了二十余年的太子了。

    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候给掉链子了。

    让一些特别看好和支持李承乾的群臣们,心里面也是失落落的。

    “既然,众位爱卿执意让朕另立太子。”

    “那朕为了大唐的根基,也只好另立太子了。”

    “玄龄,不知爱卿对太子的人选有何建议?”

    李二陛下微笑着注视着宰相房玄龄,开口询问道。

    都是早已经安排好的剧本和套路。

    宰相房玄龄当然,得按照剧本安排的来回答,李二陛下的问题。

    “陛下,臣以为,若是按照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传统。”

    “应当立开国王李泰为太子。”

    “可是,臣感觉开国王是一位不喜欢朝政的皇子,他的志向在于学习和科研一道。”

    “所以,臣以为,太子的人选非晋王殿下莫属。”

    李二陛下此时打断了宰相房玄龄的回答。

    “哦,玄龄说说为何立晋王的理由?”

    文武百官们也是很好奇啊,是啊,你得说说为何立晋王殿下啊。

    毕竟立开国王才是实至名归啊。

    宰相房玄龄深呼吸一口,接着开口回答道。

    “陛下,晋王殿下仁厚,而且军功卓越。”

    “说起仁厚,在北大陆第一次狙击来犯敌军的时候,便可见一斑。”

    “晋王亲自上阵,与将士们一起浴血杀敌,那一战真是极其惨烈啊,后来我们也都听回来的战士们说起过此战。”

    “若不是晋王一直在将士们身边,与将士们同患难共进退,后果还真难预料,因为敌军可是我们五倍以上的兵力。”

    “最终晋王率领唐军成功狙击了来犯敌军,可是我军五千将士伤亡大半以上,阵亡更是高达两千余人。”

    “晋王殿下为阵亡的将士们,立下了高大的墓碑,他和晋王妃在墓碑前跪拜的一幕,至今仍然被百姓们传颂称道。”

    宰相房玄龄的话,让李二陛下频频点头,文武百官们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要说起军功,晋王殿下在诸位皇子之中,无人能出其左右。”

    “整个北大陆都是晋王殿下攻打下来的。”

    “而且成功狙击来犯敌军两次,保住了我大唐大片江山和土地,可谓是战功赫赫啊。”

    “不过这还不是完全让臣,执意支持晋王殿下的理由。”

    听到这里李二陛下,再次打断了宰相房玄龄的话。

    “玄龄莫非还有其它的理由不成?”

    听到李二陛下的话,宰相房玄龄继续开口回答道。

    “陛下,一国储君固然重要,可是太子妃也是非常重要的。”

    “若是论起淑德贤惠,晋王妃之贤惠淑德,所有王妃里面,无人能出其左右。”

    “呲······”

    显德殿里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宰相房玄龄的话,让大家都意识到刚刚忽略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晋王一旦登基,晋王妃就是皇后了啊。

    这林府现在就是一个不可招惹的存在,以后那还了得。

    可是,群臣无人出言反对啊。

    因为宰相说的话,句句都是实情。

    若不是晋王妃的悉心照顾,皇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