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一六章一场和亲引发的血案 (第7/7页)
的不亦乐乎。 一直到了五月份的时候,大军才抵达土蕃国都城的山脚之下。 此时的松赞干布,还在苦苦等待使者的消息。 做着迎娶大唐公主的美梦。 浑然不知,大唐十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这次尉迟敬德换套路了。 他谨记林然交代的速战速决的嘱托。 既然要速战速决,肯定要痛打落水狗。 办法只有一个,借鉴林然围攻高句丽都城的模式。 将城门口全部打开和包围起来。 全面占据战争主动权。 “大将军,都城只有东门和西门两个城门,要想打开西门,只能从东门进去。” “城墙南北都是悬崖峭壁,根本就不可能徒步穿行。” 听了使者的话,尉迟敬德俩眼一瞪。 “他娘的,这可怎么办,让他们从西门逃出去,老子这仗要打到猴年马月。” “大将军,小的有一计策可保证万无一失。” 听了使者的话,尉迟敬德眼睛亮了。 他激动的一把抓住使者的衣领。 “快他娘的告诉老子,有何办法?” 于是使者在尉迟敬德耳边,低语一番。 尉迟敬德,沉思良久。 “事到如今,也只能按照你的意思来了。” “此事若成,老子保证你一家荣华富贵。” 尉迟敬德郑重的承诺道。 “大将军放心,小的如今已经完全归属大唐了,我大唐子民定当为大唐一统天下,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使者的话,让尉迟敬德满意的点点头。 “本将军就等你七日时间,七日以后若不见他们出城,本将军就要强攻了。” “若是你带领他们从西门撤出,老子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绝不会放过你的。” “大将军,放心吧。最多七日时间,小的一定会带他们出城的。否则将军尽可将小的脑袋拿去。” “好,如此就辛苦使者了。一路注意小心行事。” 尉迟敬德满意的拍打着使者的肩膀。 竟然让使者感到不已,差点流下几滴鳄鱼的眼泪。 “赞普,赞普···前往大唐促使和亲事宜的使者返回了。” 土蕃国的皇宫大殿里,松赞干布闻言,立即欢喜的开口。 “快宣使者进谏。” 使者毕恭毕敬的来到了皇宫里面。 “赞普,微臣不辱使命,成功与大唐达成了联姻事宜。” “那大唐皇帝,愿意将自己最美丽的公主许配给赞普。” “让两国永结同好。” 使者的话,让松赞干布高兴的立即站了起来。 “快给爱卿赐坐,赐酒···” “爱卿一路舟车劳顿,让爱卿受苦了。” 松赞干布和颜悦色的开口说道。 使者美美的坐在毯子上,大口喝了一口青稞酒。 一副极其享受的模样。 “爱卿,大唐国王可有什么要求?” 使者就等着松赞干布问这句话呢。 “赞普,他们要求赞普亲自前往长安城迎娶公主殿下。” “毕竟那可是大唐最漂亮的公主啊,微臣打探过了,艳羡那位公主的王侯将相子嗣,多如过江之鲫。” “好,本赞普就亲自前往长安城去迎娶大唐公主。” “来人,重赏使者,准备厚礼前往长安。” “使者,还得麻烦爱卿随队前往长安城一趟啊。” 听了松赞干布的话,使者赶紧开心的答应下来。 “赞普有命,臣不敢不从,更何况这也是臣应该做的。” “好,此事宜早不宜迟,爱卿先回府一趟好好与家人团聚一番,三日后咱们前往长安。” 使者闻言欣喜的告退而去。 三日后,松赞干布高兴的率队出发了。 丰厚的礼物准备的满满当当的。 使者带着一家老小前来。 “爱卿怎么将家人都带上了?” 松赞干布不解的询问道。 “赞普,都怪微臣多嘴,给他们说了长安城的繁华和热闹。” “一家人都不依不饶的非要去长安城看一看啊。” “还请赞普看在微臣略有功劳的份上,答应微臣这个请求。” “哈哈,哈哈,长安城确实不错,就带他们一起前行吧,也算是出去见见世面。” 松赞干布不疑有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于是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因为前往大唐,松赞干布只带了两百亲卫护送。 女仆和男仆倒是带了不少,还有十几位亲信大臣。 “大将军,他们出来了,有五百人之多,马车就有数十辆。” 前方哨兵急急来报。 “好,这个狗日的使者还真讲信誉。” “儿郎们,等下眼睛都放仔细点,莫要伤了使者。” 尉迟敬德,开心的吩咐道。 松赞干布还在马车上,闭眼幻想着大唐美丽的公主。 能得到一位大唐的公主,一直以来都是他的期盼和梦想啊。 不曾想,盼来了一群大唐将士的天兵天将。 车队很快便被包围的水泄不通。 不等松赞干布从马车上下来。 跟随的随行人员除了使者一家以外,已经全部死翘翘了。 “大唐松赞干布,竟敢以下犯上,妄想冒犯我大唐公主,罪不可恕。” “还不滚下来受死。” 尉迟敬德在战马上威风凛凛的怒斥道。 松赞干布猛的睁开双眼,这剧本不对啊,不是说好了让自己去迎娶大唐公主吗? 他心惊胆颤的走下马车,一个黑脸大汉拍马赶到。 一枪将松赞干布的脑袋挑落。 大家不要以为尉迟敬德的武器是传说中的鞭。 实际上他真正的武器是槊,也就是矛长丈八的矛。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尉迟敬德手持松赞干布的首级。 一路带领大军直奔皇宫而去。 西门也被大唐将士死死封锁。 但凡负隅抵抗者,全部都是手起刀落。 土蕃国大军见大势已去,而且赞普也已经丢了脑袋。 再抵抗下去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于是纷纷缴械投降。 唐军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得胜利。 都是一场和亲引发的血案啊。 飞翔的信鸽,很快便将这一消息带回了长安城。 李二陛下和文武百官们,纷纷举杯痛饮。 庆祝这胜利的喜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