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一九章 极北人的生活 (第1/2页)
对于草原,董书恒没准备动现在的阶层关系,他准备从底层慢慢变起。 通过经济活动慢慢地改变草原牧民的生活模式,改变他们的对于草原上贵族的依附关系。 然后同样使用经济活动改变那些草原上的贵族。 比如土谢图汗部就已经开始跟复兴军合作经商。 他们建立了定居点以及集市,冬季的时候所有的牧民都会赶着牲畜回到定居的驻牧地。 在这里有的建好的房屋和牲畜圈。这样不仅仅牧民的生活改善了,而且还可以减少牲畜的冻伤死亡。 董书恒也让人在草原的上圈了一些土地,建立了国属牧场,有的国属牧场会专门的种植牧草。 这些牧草在冬季的时候会交易给牧民。 让在冬季缺少的牧草的牧民能够读过难关。 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地举动,但是这极大的提高了牧民对于天气的免疫能力。 会盟的时候有固定的仪式,这些事情自有理藩院的官员全程安排好。 草原上的部族真正的敬畏的是复兴军的强悍战力,仪式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增加了一层神圣感。 这次董书恒带在身边的警卫团以及教导师的骑兵团都是全军中的精锐。 而且他们全部完成了换装。 天气已经微寒,这些人全都穿上了军绿色的呢子军大衣。胸前的两排黄铜纽扣,让他们显得非常的精神。 54式骑枪斜背在他们的身后。每个人的腰上还有一把马刀插在刀鞘之中,刀鞘上面经过了装饰,有一个金色的游龙图案。 还有一些战马的后面拖着小巧的榴弹炮。 队伍中还有几十辆马车,那上面装载的是大杀器转管机枪。 董书恒来了,警卫团就接管了库伦的防卫工作。 教导师的骑兵团则驻守在库伦城外。 可以说现在在草原上没有一支武装力量能够威胁到董书恒的安全。 众人都退了出去,这时候大殿中就剩下了董书恒和老和尚。 这老和尚长得微胖,光溜溜的脑袋下面的皮肤很有的光泽。 草原上的信徒们称之为佛光,董书恒知道这是因为老和尚平时保养的极好。 “大师觉得现在在复兴军的治下如何?”董书恒一改刚才正式的态度,随口问道。 “总统不愧为救世菩萨转世,草原牧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我佛慈悲,必然感念总统给当世之人带来福祉。”大和尚一板一眼地说道。 “大师,在下不善长禅机,有一事想跟大师商量一下,北方极北之地已经被我军收复大半,那里的气候更加恶劣。我希望大师能够派出门下上师北上建立佛寺,弘扬佛法。” 听到这话老和尚眼前一亮。原本复兴军就承诺让他能够在北方传教,扩大黄教的传教区域。 这个时候听到董书恒这么说自然是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这件事情董书恒早就已经考虑过了。 漠北的黄教在驯服草原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在西伯利亚同样的有很多的土著居民。这些人董书恒也想将他们同化。 但是这些渔猎民族生活条件更差,而且生活的范围更加的分散。 因为通过渔猎来获得食物比通过放牧获得食物更加的困难。 复兴军现在也只是学习沙俄人的办法,在的河流的上游建立一些据点。 然后跟这些渔猎的民族进行贸易。 这些人也只会在夏季交易的季节短暂出现一下。 他们的部落规模都很小,多的上百人,少的只有几个人。 他们一般都是用皮毛交换一些工具,比如说刀子、箭矢、渔网等。 很多的部落甚至还在使用石器。 他们的生存能力非常的弱,也许仅仅因为几次打不到猎物就会让一个部族走向灭亡。 董书恒希望自己能够给这些部落带来一点改变。 除了吸收一部分的猎人进入了北极特遣队。在鹿首的带领下这些人学习了作战的技能。 他们为复兴军在北极地区与沙俄的博弈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样复兴军也用军饷养活了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家人。 要想把极北地区牢牢地掌控主,就必须要有人定居在那里。 没有一定数量的定居点的支撑是很难将这些土地牢牢掌控住的。 但是单单移民过去还是很难的,在更北的地方,汉人过去了都很难生存。 那里的冻土没办法耕种。 原本生活在那里的土著居民都是世代相传的捕猎手艺。 汉人在那里虽然也能够捕捉到猎物,但是没办法承受那里严酷的环境。 罗布一家就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 农历的八九月份,北极的天气已经十分寒冷了。 罗布一家三口和另外三户原住民,一共十几个人生活在的伊聂谢河的下游的一处支流,他们生活的地方已经到了北极圈。 冬季的时候罗布甚至会和同伴们去北边的海边捕猎北极熊。 北极熊皮不仅仅能够作为他们睡觉的被褥,还可以交换到很多的东西。 就在两个月前,天气最暖和的时候,罗布跟同伴一起去上游找罗刹人交易。 不过他们这次见到不是白皮肤、高鼻梁的罗刹人。 而是一群跟他们一样长着黑色头发黑色眼睛的人。 这些人自称是华夏人。 罗布带了一些海豹皮、鹿皮以及一张白熊皮过去。 据点中有一个带着狗皮帽的中年人看上白熊皮,他拿出了一大堆的东西,让罗布随便挑,要换这张白熊皮。 罗布取了五把剔骨刀。为了验证其锋利程度,罗布专门找来了一根木头削了起来。 这些刀子确实比石刀要好用的多了。 以后有了这把刀子,罗布的妻子在分rou还有给猎物剥皮的时候就不用再那么费力了。 罗布还拿了三个用羽绒做的睡袋,听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