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七三章 大国的底气 (第3/3页)
这些钱可以为自己娶媳妇儿成家立业。 那样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家中的土地也不用再分给他一份。 华夏的老百姓心中都是一把算盘的,他们会算的清清楚楚。 作为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就要先帮着老百姓算一遍。 山南军屯的事情告一段落,接下来董书恒向曾宪风询问就职大典的事情。 底下的众人,似乎在对眼色。 最后还是老曾站出来问道:“总统,还是一个老问题,您真的只是要晋位大总统?要知道几千年来,得天下者都是承袭大统。其中的利弊,下官就不说了,总统您都清楚。” “好了,老曾,你们的意思,我都懂,我们要做的事几千年都没有人做过,这点称呼上的改变有算是什么?也许很快大家就都会适应的,很多事情,我现在还没有精力去做,但是等辖华夏的实力恢复过来了,我就将着手去做了。到时候看看再说吧!”董书恒摆摆手说道。 他知道手下的很多人都没有放下让他称帝的念头。 他也非常清楚大家心中的想法,学过马政经的后世大学生大都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 董书恒问这个事情的准备情况,主要是想知道藩属国的情况。 这个时候,文祥站了出来,这是一个满人的官员,董书恒创立华夏之后,从满清的京官之中选拔留用了一大批人,这个选拔只看才华,不论名族,文祥就是其中之一,他资历不浅,偏向实学,思想和一般的满人官员截然不同。董书恒让他现在负责理藩院,观察一下他的表现。 刚才董书恒问了那个问题的时候,文祥已经在做准备。他知道这个大总统是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总统,理藩院这边已经有一部分使团回来了。其中琉球国王就在淮海书院,他会亲自来参加您的就职典礼,另外琉球国内还派出了一个朝贺的使团。” “朝鲜方面,将由其国王亲自参加朝贺,但是朝鲜王国希望华夏能够以宗主国的身份发兵帮助朝鲜平灭北方的叛乱。” “朝鲜北部,原本太平军建立的太平辽国,主动派遣使臣到京师申请参加朝贺,同时他们希望总统能够看在同是汉人的份上,同意他们成为一个内附藩国。” 林凤祥这是反过身来准备抱华夏的大腿了。 内附的藩属国,比只接受分封的藩属国更加的近了一层关系。 还有一种更加疏远的藩属国就是仅仅朝贡的。它们王位的继承都不需要宗主国分封的。 林凤祥如果内附的话就相当于华夏下面的一个自治王国。 董书恒知道他们双方的意思。 “文祥,你去告诉朝鲜的使者,本大总统不想看到朝鲜生灵涂炭。自会去调停南北双方的争端。” 这就是大国的底气。 董书恒相信,自己的这个建议,朝鲜王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另外,华夏会派遣一支军队常驻汉城,保护朝鲜王室的安全。”这军费当然是朝鲜王国来出。 朝鲜的南北双方,董书恒准备暂时维持现状。林凤祥在朝鲜北方的改革很合董书恒的胃口。 他强制朝鲜的百姓全部学习说华夏的官话。文字嘛,他们本来就是用的汉字。 还有他们全面开放了与华夏的通商。 放开了与华夏之间的边界。华夏的商人可以任意进入朝鲜北部地区。 可以在哪里承包土地、矿山。他在将那里逐渐地汉化。 林凤祥甚至在华夏招募华夏的文人到他的辽国做官。 而那边的朝鲜王国,在金氏的管理之下,地方上的矛盾越来越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民变。 金氏几次组织兵力攻打北辽都是无功而返。 经过了几次失败之后,金氏再也没有能力去攻打北方。反而是自己的后方越来越不稳。 甚至出现了有人叛逃到了北方。 要不是这一年来,华夏在朝鲜王国招募了很多劳工到远东去搞建设。 朝鲜王国的国内矛盾将比现在更加的严重。 现在许多走投无路的朝鲜人成了建设华夏的劳工,至少多了一条出路。 华夏的海船去远东的时候,通常都会在釜山停靠补给。 这些朝鲜的流民就是在那里上船。以至于现在的釜山成了难民的聚集地。华夏的的官方还有很多私人的企业都在这里常年的招人。 私人企业招人主要是去矿山劳动。 华夏政府允许个人从国家手中租赁矿山进行开采活动。 现在华夏正在建设当中,对各种矿产的需求量很大。 不过这些私人老板最多的还是去远东开采金矿。 不知道是谁开的头,在远东发现了金矿,开启了一波采金热。很多商人现在都拥入北方希望碰碰运气。 甚至在极北地区的冰原都出现了华夏淘金者的身影。最远的有人甚至坐船到达了阿拉斯加。 因为董书恒在搞黄金储备,所以华夏的金价一直都处在高位。 他们一般会购买一批物资,然后在朝鲜雇佣一些劳工,接着北上开始自己的淘金生涯。 朝鲜的劳工很便宜,如果愿意带上他们的家小,那么只要提供食物就好,连钱都不需要付。 PS:每日万字更新,求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