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八〇章 乘胜追击? (第2/2页)
小国,却冒充英国人、法国人,让当地的官府投鼠忌器,不敢深究。 从而使得这些人钻了空子,一直逍遥法外。 淮海军在上海已经有一套管理外国人的方法,在上海外国人犯罪一样要接受淮海军法院的审判制裁。 因为淮海军有一套完善的成文法。各国公使早就已经表示接受。 淮海军很快就会在福州、厦门也会设立法院。 等江宁派来的官员上任,这里的一切都会走上正轨。 这就是拥有一套完善制度的好处,那就是它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复制。 五是放开福建民间的移民限制,成立专门的移民机关,负责登记移民,凡是愿意移民的百姓都可以报名,愿意成为淮海军农场职工的,淮海军会负责移民的费用。 当然了,即使自己移民淮海军也会在海外分配土地。 现在淮海军在南洋在远东拥有大量的土地,甚至是台湾府都有大量的荒地。 以往清廷的户籍政策比较死板。给百姓移居海外设置了重重限制。 甚至将移居出去的百姓成为逃民。 现在很多南洋的家族在南洋混的风生水起,但是他们却回不了祖籍。 董书恒决心改变这种状况。福建这个地方土地狭小,要是再不给百姓迁移,那就是不给百姓活路了。 六是董书恒每占领一个地方都会采用的老办法,就是鼓励发展工商业,福建地方多山,矿产资源丰富。 以前只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另外福建的航海业也相对发达。 自古就是出水手的地方。 董书恒决定在这里投资建立一支远洋船队,以后跑南美的航线将从福建出发。 另外,董书恒准备在福州再建造一座造船厂。 每到一个新地方,淮海公司总要先带个头投资,为福建地方的商人起个示范作用。 这叫发挥国有企业领头羊作用。 福建的茶叶出口也是一个优势产业,福建的红茶尤其受到西方的欢迎。 后世的印度红茶,其茶树就是英国人从福建偷偷移植过去的。 这一世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董书恒命令各地海关严查出口夹带茶树苗,一经发现处以重罪。 打下福建之后,董书恒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移民来原地。 以后往南洋以及南美洲移民就有了稳定的来源。 北方的流民就可以尽可能地向远东黑龙江转移。 另外,董书恒跟南洋世家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跟着吕佺孙一起投诚过来的福建地方军队的安排。 董书恒采用了之前太平军的老办法。 士兵全部从新整编,按照意愿分配安排,军官到军校接受培训,另行任用。 福州巡抚衙门。 董书恒这些天一直住在这里主持大局。 事情千头万绪,太多工作需要梳理。 还好有吕佺孙以及投靠过来的福建官员从旁协助,董书恒才能逐一理顺。 当前,福建的地方上要实行一段时间军管。只有一些原本的当地吏员从旁协助。 所以这次回去顾克利还不能跟着一起回去,军队分散在各地驻守,还无法聚拢起来。 他要协助杨炳坤暂时稳定福建地方。 “顾克利,你的重心依然在漳州。小心广东那边。” “两广总督叶名琛建了两个镇的新军。买的法国人的装备,甚至用法国军官团来指挥。所以你们要小心。” 会议室中,董书恒对顾克利嘱咐道。 “总统,我们为什么不一口气拿下广东,一劳永逸呢?”吕佺孙不解地问道。 按照他的估算,淮海军现在完全有能力一鼓作气,拿下广东。 “吕大人,这个问题问的好,广东肯定是我们下一个目标。” “但是不是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南下广东,福建的地方上怎么办。” “吕大人,要是没有这些兵马,你有把握稳定住福建地方吗?” “这……”吕佺孙一时回答不出来。 确实如此,难保有些人还心向清廷,隐忍不发。 另外福建还隐藏着一些会匪。 要是到时候跟那些人凑到一起起事,他吕佺孙拿什么去镇压。 这次他确实是考虑不周了。 没想到自己竟然不如一个年轻人沉得住气。 吕佺孙忍不住多看了董书恒几眼。 哎!别人家的孩子……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也许是一两个月,我们把福建、浙江的政务理清了,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动作了。” 这也是为什么董书恒将顾克利师留在这里的原因。 福建的地方守备部队也会在江苏混编好之后派过来。 董书恒不放心将原来的福建军队直接留下当地。 福建这个地方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了。 文官可以有条件地在自己家乡的临近地区任职。但是军队一定要混编异地驻守。 这是淮海军的规矩。要是没这些规矩,就淮海军这样分散的布局,早就出了状况。 人的野心不是天生的,很多人之所以出现野心都是环境使然。 或者是缺乏必要的约束。就像法律缺失会纵容犯罪一般。 PS:外面下起了小雨,有些想家了,可是只能跟家人视频,嗷嗷嗷……呜呜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