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一章 尼布楚城(限免求票!) (第1/2页)
要不是蒙古早已经是华夏的一部分,陆国义现在都想去模仿一下霍去病。 找一座山封一封,反正这周围的丘陵山地地形。没有名字的山比比皆是。 不过想到后面的去处,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里已经算是华夏的内陆,董书恒说过现在满清的版图之内都是华夏的固有领土。 他甚至在给军官上课的时候,拿出了一幅元朝时期的地图。 告诉大家,这将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北方有大湖, 那是月亮在大地上投下的倒影, 它的湖水深且清, 它是天神掉落地上的水缸, 庄子游于此, 见其宽又阔, 谓之曰北海, 苏武牧羊于其畔, 可歌又可泣! 董书恒告诉军官们,北方有一座大湖,有了它,华夏的子民就可以喝到取之不尽的甘泉。 那个大湖很深很深,深到用长长的绳子都探不到底。 董书恒显然是想将这个大湖刻画的神圣一些。他觉得叫它北海不科学,叫贝加尔湖,董书恒也不情愿。 就像一颗芝麻坑不是我真姓。 董书恒觉得叫月亮湖就不错。 月亮代表着阴寒的一面,所以上面有广寒宫。 这和大湖周围的气候很像,以后说不定真的可以在湖中的岛上建造一座广寒宫。 说不定会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呢! 董书恒想将月亮湖塑造的跟我们的长江、黄河一般,深深烙印在国人的心中。 陆国义想到,自己这次北上有可能能够到达月亮湖之畔。 心中的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心中想着,他不自觉地加快了催动战马的频率。 后面的辅兵们驱赶着牧群,驾者着拉帐篷物资的大车,艰难地追随着前面的军队。 刚刚趁着大胜之威打下了镶黄旗,陆国义的队伍又扩大了几分。 这次二团的兄弟完全没有出手,直接靠着辅兵营就打下了镶黄旗的驻地。陆国义毕竟没有弹药补给,他得省着点用。 能用辅兵的人命来获胜,他就不愿意用子弹。 唯有牺牲才能够让这些辅兵们变得更加有血性。 辅兵们不用陆国义吩咐就捉住了旗中的贵族捆到了煮着羊rou的大锅边上。 …… 前方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各部各旗更加的分散。 陆国义要在他们联合起来之前,一扫而过,将他们各个击破。 …… 尼布楚这个名字,在华夏人的的心中耳熟能详。 但是真正知道它在哪里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时间已经进入八月,董书恒那里已经接到太行纵队第二团的胜利报告。 他回给二团的指示是:席卷锡林郭勒大草原,不给满清留下一根羊毛。 这些被席卷的蒙古人全部都要跟着二团北迁,充实华夏在黑龙江上游的力量。 这些人本就应该生活在那里,只是他们对南方的温暖气候太过贪恋了。 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惰性,才让俄罗斯人强占了广袤的北国。 所以现在二团将带着他们回去,回到他们最初的家园。 让他们与淮海军一起从俄国人手中夺回他们原来的土地。 当陆国义在锡林郭勒大杀四方之时。 黑龙江军区的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原来的尼布楚。 现在这里是一座叫做涅尔琴斯克的俄国小城。 说是小城,实际上就是小镇。小镇的周围用原木做的围墙围了起来。 这里距离西边的俄国人重镇赤塔只有三百多公里。 这里的地质面貌非常的丰富,山地、丘陵、平原、和森林交错。受大湖的影响,尼布楚的夏季非常的凉爽。 历史上,这里是蒙古人的游猎之地,有文字加载,这里的一个小村子,五十个村民一天就捉了五千头野羊。 可见这里的资源非常的丰富,虽然偏远,但是原来生活在这里的的蒙古人并不艰苦。 俄罗斯人来了之后,这里的蒙古人就全部被驱逐了,只有少数的猎人还躲藏在森林的深处生活。 沙俄将这里作为一个流放地,大量的罪犯被送到了这里,渐渐形成了这个小镇。 他们在小镇的周围还开发了一些农田种植黑麦。 在赤塔之前尼布楚一直是俄国热在黑龙江上游的最重要的据点,只是随着赤塔的建立,尼布楚才逐渐没落,变成了一个小城镇。 城内的沙俄居民大概有四五千人,因为尼布楚城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所以城内的人大部分都是世代生活在那里。 这次前出到这里的是第四师的第二团以及黑龙江水师的两艘炮艇。 二团的人自然没办法都挤在炮艇上,炮艇的后面还跟着一串的木船。 这些船都是穆拉维约夫当初使用的运兵船。 其中还有一些是在尼布楚这里建造的。 船队没有直接靠近尼布楚城。 淮海军从未踏足过这里,所以这会儿团长滕子全带着侦查派的士兵上了城东的一处小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