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拜会裴王妃 (第1/2页)
曾有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峻是有些愁苦。 但也仅是在夜深人静时,想想裴璎的手劲而感觉脊背发凉,尚到不了李后主的望月兴叹。 另外,当下的事情还很多,他也来不及去想以后的事情。 ★★★ “二郎,你说东海王那边的困局解了?”长沙王府的栖阁内,司马乂略有迟疑地问向李峻。 李峻将一封密函递给司马乂,解释道:“明公,是盛乐草原的骑兵,远征的拓跋猗迤率晋胡骑赶回来了,杀退了刘渊的匈奴军。” 司马乂沉默良久,开口道:“东赢公与拓跋猗迤的私交极好,定是司马腾向盛乐的单于府求援了。” 李峻在记忆中找不到有关拓跋猗迤的记录,应该是原主与盛乐鲜卑无交集,而自己也未涉及过这一历史知识。 不过,这并不重要。 如今,濮水北岸的兵力重新回到了势均力敌的态势,接下来要看看鹿死谁手了?谁才能在两败俱伤中活下来? 李峻觉得邺城方面会输。 没有了匈奴兵的增援,司马颖敌不过司马越与司马腾的合击,一定会以惨败告终。 那么,如何更大地消耗司马越的兵力?使其再无重掌朝堂的资本,这个问题也就摆在了司马乂与李峻的眼前。 “这是个需要面对的事情,倒也无须急于一时。” 司马乂赞同李峻的想法,但他觉得战事打到现在,原有的棋局早已被打破。 眼下,曾经实力最强的邺城已经衰弱,甚至正在走向灭亡,司马颖已经没有了执棋的资格。 至于河间王司马颙。 刘沈的兵马业已攻至长安城下,长安军也退入长安城中固守。 如果洛阳城这边再吃掉张方的七万大军,司马颙将会兵力尽失,再也无法靠进棋局半步。 接下来的棋局很简单,应该仅是长沙王府与东海王府间的较量。 如此之下,还有较量的必要吗? 再打下去,朝廷能承受的住吗?会不会就此拖垮整个王朝呢? 长沙王有些迟疑,神情愈发地沉重起来。 李峻没有将话题继续下去。 他看到了司马乂的犹豫,虽然不确定司马乂在犹豫什么,但李峻大概能猜出几分。 司马乂忠于皇权,忠于司马家的晋王朝。 因此,他会为接下来的争斗权衡利弊,最终也会选择一条能让晋王朝延续的路。 “二郎,当下最关键是不能让张方回援长安,咱们必须要拖住他,拖死他,然后全部吃下。” 司马乂有计划,但他想听听李峻的谋略。 李峻思忖了片刻,回道:“明公,二郎觉得拖不如打,慢打不如快打。” 司马乂略有迟疑道:“怎么说?” 李峻道:“明公,当下洛阳军的士气正盛,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拖久了,彼竭我亦衰,不利拼杀。” 司马乂颔首,又听李峻继续道:“再则,明公,城中的粮食不足了,再拖下去,军心不稳,城中恐怕会生变。” “你是说...你听闻了什么?”司马乂皱起眉头。 军心,民心,他都不担忧。 他只担忧朝堂里的那些心,如果那些心生变,军民之心也将溃如散沙。 李峻摇头道:“没有,二郎仅是有所顾虑,深怕日久生变,故此才如此建议。” 其实,李峻并没有说实话,他所说的并非是顾虑,应该是一种细思极恐的猜测。 皇后羊献容的密信中,虽然只是提醒李峻要多提防王羽和裴纯,但凭借敏锐的直觉,李峻嗅到了一股极其危险的气息。 眼下,因为有长沙王在,王羽和裴纯动不了李峻,若想动李峻,就必须要搬倒长沙王。 谁有这个本事? 在历史中,司马越曾有这个本事,也的确搬倒了长沙王司马乂。 可如今不同了,曾经的历史已经变了,东海王正在濮水拼命,并不在洛阳城中。 还有谁呢? 李峻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曾被史料书写成愚傻的人,那个“何不食rou糜?”的天子司马衷。 会是这样吗? 李峻不确定,但他真的不敢去否定。 这样的猜测,李峻无法对司马乂明说。 怎么说? 我怀疑天子要害你?理由呢?证据呢? 李峻不仅拿不出来,更不敢说是根据羊皇后的密信推测出来的。 一个外臣,将触角伸到了天子的身边,这会让司马乂作何想? 一个年轻的武将,竟然和年轻貌美的皇后有书信来往,这又让长沙王作何考虑? 说不出来呀! 因此,李峻希望能尽快解决张方,从而消除掉洛阳城的内外危机,自己也能早些返回荥阳。 “你说的很对,毕竟粮荒扩大了,军心也会不稳。”司马乂并不知晓李峻的真实想法,但他赞同了这个建议。 “二郎,我想让城中的大户把存粮都拿出来,你看如何?” 司马乂的思虑依旧停留在粮荒的问题上,他想从世家大族的手里抢粮。 李峻赶忙摇头道:“明公,万万不可,绝不能这样做。” “为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