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一下世家与寒门 (第1/1页)
本来这是打算在正文里解释的,不过现在觉得还是算了。 一个是篇幅肯定很长,实在是让你们花钱订阅有些cao蛋了。 第二个是有书友提出来了这个问题。 那就是什么是寒门。 在某些地方,对于寒门有过定义。 就是如同墨鱼书友说的,夹在世家和布衣黔首之间的存在,有经学家传,但是家族不兴盛。 近几年也没有出现过高官的人,便是寒门。 这个对么,对。 你去问大学历史教授他也得是这么回答。 但是这个在汉末时期对么,不对。 因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诸葛家算是寒门么? 不是说诸葛亮,是说他叔父诸葛玄。 琅琊诸葛家传承自西汉的司隶校尉诸葛丰,这是实话。 但是诸葛丰在朝堂上以直言敢谏出名,说白了就是一个忠贞之人,但是不幸的是,他所在的时代不是很喜欢这种人。 所以在司隶校尉之后,他被一撸到底直接回家再也没有出场的机会。 而诸葛家,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是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的传记还是说地方传记。 都没有记载他们家族除了诸葛珪和诸葛玄之外仍然有什么官吏。 要知道以诸葛家这哥儿三个地位,他们的祖宗一般是会被刨根问底弄出来的。 这也是家族的一种传承,比如汉中梁家,数次起起伏伏的窦家,还有弘农杨家一类的。 可是没有,而诸葛珪也不过就是泰山郡丞,至于诸葛玄的豫章太守。 这玩意怎么当的豫章郡守那谁不知道,这家伙本来就是刘表的属官,最后被袁术举荐,然后失败了再次逃走进入荆州。 这里面到底怎么回事其实大家都猜得出来。 而一个失去了豫章的豫章太守,这怎么都算不得什么高官。 在这种情况下,说他诸葛家的几个人是寒门,这应该是符合标准的。 可如果他们是寒门,诸葛家竟然和蒯家,庞家,黄家三个人联姻。 而且看地位似乎还不是什么妾室那种。 这场面有些大了,毕竟门当户对四个字,就直接将他们放在了同一个台面上。 若是说交情,荆州和徐州说实话也没啥交情。 至于说才华,诸葛家的两个女儿嫁过去的时候,诸葛亮会不会玩锄头还说不清呢。 所以,如果按照这个说法,诸葛家是说不清的,除了诸葛家之外,同为琅琊出身的王家。 还有徐州逃走的张昭所代表的张家,以及反叛刘璋的甘宁所代表的甘家等等等等。 豫州就更不要说了,陈太丘传承是齐国皇室,但是到了陈太丘那辈还剩个啥,活都活不下去了。 可是陈家父子三个,以及孙子辈儿的陈群,说他们是寒门,这说不过去啊。 所以我咨询过这些,最后有人给了我一个答案。 那就是大汉的特殊性。 在东汉后半段,基本陷入了一个诡异的循环之中。 那就是在和帝之后,基本上皇帝就变成了幼年即位,有一个压制自己的外戚,依靠宦官翻盘掌控局面。 然后诛杀外戚,再各种斗争,同时在扶持一个外戚继续斗争。 最后死了。 再来一遍! 在这种情况之下,两次党锢之祸应运而生。 而两次党锢之祸造成的结果也很明确,他干掉的可不仅仅是一群清流名士那么简单。 里面绝大部分仍然还有一个世家子的身份。 也就是两次党锢之货,让大量的世家出现了三代左右的断档。 比如那颍川的诸多家族以及琅琊的王家,诸葛家,还有那荆州的几大家族,都或多或少的收到了不少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他们都符合了寒门的标准,而且在这种打击之下,他们的实力也受到了很大很大的损伤。 看看当初荆州的宗贼,还有那曹孟德对边让的态度就能够看出来。 再加上那个时候有了卖官授爵,一群商贾一跃而起,比如孟达的亲爹孟陀等等。 世家当初跟人一种他们已经不行了的感觉,而这个时候寒门已经再次脱离出来。 提起寒门,标准的应该就是郭嘉,戏志才,程昱,朱灵,还有诸如李儒,法正,孟达,徐庶,石韬等等的吧。 这些人的祖辈什么情况,找不到。 传承是家学么,不靠谱。 也就是说,因为当初的两次党锢之祸,以及皇室和世家之中的互相斗争,导致了大量的世家实力衰退。 而那些种种原因,天赋惊人且气运惊人的真“寒门”有了崛起的机会。 他们比百姓要好,因为这群人至少可以求学而不是一日不劳作可能就饿死了。 他们又远不如世家,或者说他们的家族早就已经断档不知道多久了。 能过存在到现在那都是运气极好了,甚至可以说他们本就是崛起于微末之中。 所以才有世家和寒门的对立。 因为那个时候的世家迫切的想要让自己重回巅峰,甚至和宋朝那些经历过一场噩梦的文官一样,他们怂了。 他们迫切的想要占据更多更好的资源,而寒门则是想要抓住一切机会,拼了命的往上冲。 他们也想要继续传承下去。 但是最后的结果,很明显世家赢了,天下输了。 所以,那个时候的寒门,要比广义上的寒门,更加的凄惨,介于生存的水平线上,但是又上不了太多的那种。 而世家则是包括了没落的世家,完整的世家以及崛起的世家。 他们仍然还是一个团体。 其中还有很多的利益纠葛,这个就在小说里见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