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四三章:生态旅游成龙头 (第1/1页)
绿树荫浓夏日长,淼淼抱着女儿在宁西河支流那潺潺的河水旁静候着露露。 露露不辞而别已经一个多月了。 音信杳无。 那天淼淼发疯地寻找露露时,荣昌和孔佳闻讯赶来。 荣昌跟淼淼进行一次深谈。 那个时候,淼淼才知道,露露参加科研工作,按照纪律要求,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跟家人联系。 淼淼捂着脸呜呜哭泣,懊悔不已。 露露赶赴新的战场,自己却那样粗暴地对待她。 皮牙子村干部周转房,牛元一家搬到路边的采摘园居住。 良言公司在采摘园的入口处盖了三大间砖混结构的平房。 牛元一家没等内墙的水泥墙面干透,就迫不及待地搬了过去。 他们生怕搬得慢点,别人再搬进去。 村委会大院后的那辆房车,淼淼让韩文派车拖到300亩草地安置好。 淼淼妈带着多多也搬到牛元家居住的那两间空房里。 老人见儿子失魂落魄的,生怕儿子出事。 她主动找到皮牙子乡蒋领导,提出每月给皮牙子村村委会承担房租费、水电费,陪同儿子驻村。 露露不辞而别的事情,蒋领导听说一些,他也担忧淼淼的情绪。 对于淼淼妈提出的方案,他完全支持,为此还召开乡党政班子会议,对淼淼家人居住干部周转房的事情研究讨论后做了会议记录。 淼淼妈用小楷给儿子写了一副毛笔字帖,张贴在他桌前的墙壁上,时刻提醒、督促、激励着淼淼。 “你现在所经历的挫折和失败,它只属于现在,把它交给时间,你会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他,等待她的回归。” 有了mama和多多的日夜陪伴,淼淼慢慢恢复理智。 日子又平静地过着。 只是,淼淼经常在心底低吟一首伤感的歌曲。 “也许很远或是昨天在这里或在对岸长路辗转离合悲欢人聚又人散放过对错才知道答案活着的勇敢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生命漫长而短暂跳出心脏长出藤蔓愿为险而战跌入灰暗坠入深渊、沾满泥土的脸没有神的光环握紧手中的平凡此心此生无憾生命的火已点燃有一天也许会走远也许还能再相见无论在人群在天边让我再看清你的脸任泪水铺满了双眼虽无言泪满面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平凡此心此生无憾生命的火已点燃……” 淼淼轻哼着这首歌的旋律,他觉得这首歌就是他自己的故事,真是应景呀! 思念仍霸占着淼淼的心,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繁琐的工作仍然纷沓至来。 90万元以工代赈引水渠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解决了跑马场、采摘园、草莓大棚缺水难题。 畜牧合作社的跑马场、马厩等项目已初具规模。 牛元的采摘园,各色的蔬菜长势喜人。 江米的草莓大棚也已建好。 跟这组建筑物一路之隔的对面,援疆资金建设的现代化羊肚菌大棚栽培的羊肚菌长势喜人。 皮牙子村村民活动中心施工现场一片如火如荼的场面。 生态农家乐在设计师的规划下,已成为现代化绿色有机的生态农家乐。 荣燚的到来,让皮牙子乡蒋领导有种蓬荜生辉的感觉。 皮牙子二楼乡会议室,良言公司宁西分公司跟皮牙子乡政府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荣燚给皮牙子乡将在三年内给予价值500万元的的爱心项目支持,其中结对子村皮牙子村有200万元。 为支持良言公司,皮牙子乡政府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 将生态农家乐西边的100亩地砂石荒地划拨给良言公司,鼓励支持良言公司在这块土地上开发建设新疆民俗旅游圈。 新疆民俗旅游圈的建成与毗邻的生态农家乐、300亩地星空草原连为一个整体。 成为一个吃住玩为一体的乡村农家乐,给旅客提供更广阔的场所。 皮牙子乡这民俗小村面向乌孙山雪山而建,悠悠小院共10间,每一间都温馨自在。 村中阳光和煦,野草淡淡幽香,看云雾荡在山间,看身边人漫步草原。 每间房屋都具有新疆民俗特色装饰,有独立的卫浴,独立阳台,空间舒适。 院子里见缝插绿,种植着各类蔬菜、葡萄和本地二球子果树。 户外设置着可以坐看远山草原的户外壁炉,和爱人围炉对饮漫谈,一切自然朴实的景观就在身边环绕,将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想象一下都美妙无比。 久居喧嚣都市、饱受雾霾之苦的人们,突然有一天在新疆皮牙子乡的农家小院醒来。 睡意朦胧间入鼻的是乡间的清新,睁眼的是民族特色的土炕火炉。 出门映入眼底的是碧绿葡萄架藤叶和隐于枝桠间的一串串葡萄,温暖的晨曦透过葡萄叶的间隙洒下来温暖心房。 这群民俗屋的建设给都市人带来休憩之所。 让不少游客不再是乡村旅居的消费者,而是将匆匆过客的旅行,变成悠闲的乡村生活的旅居者。 在偏远的西北边陲的小山村,偏远的农村,屋子外面朴素自然,里面装饰着现代化的卫浴设施,反差极大,是一个携带家人休憩的好场所。 在皮牙子乡打造民俗旅游村既是荣燚的设想。 也是宁南县近五年旅游规划蓝图的一部分。 只是荣燚的参与,将这个蓝图提前运行了两年。 按照荣燚良言公司的财力,在皮牙子乡投资三五亿元的项目都不在话下。 可是,荣燚在商场除了敏锐地超乎常人的商业触角、砍伐果断的手段,还有理智冷静的心态和稳扎稳打、谨慎小心的投资态度。 这也是他进入商场后,从未出现败笔的原因。 自2013年国家倡导各地实施“PPP”项目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公益、利民的项目后。 各地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投资方和政府实现了“双赢”。 可是由于不少企业盲目投资,跟风般发展PPP项目,打造“中国特色小镇”,曾在2015年至2017年达到顶峰的特色小镇,结果不尽人意。 不少“特色小镇”从被给予厚望到一地鸡毛。 随着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这个曾站在风口浪尖的新型文旅产业,以其无奈的方式,撕开了最后的遮羞布。 废弃的建筑、清冷的街巷、紧闭的店铺……以前有多光鲜,如今就有多惨烈,大YUE进式的热闹散尽,后遗症开始显现。 各地“特色小镇”因游客缺乏、资金链中断等原因,牵一发而动全身,多米诺骨牌就此倒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