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 共同点 (第1/2页)
不知什么时候,吴华已经点上了一支烟。 周宽陪了一支。 办公室里烟雾一下缭绕了起来。 借着这功夫,吴华脑子里念头翻滚起来。 吴华当然清楚,周宽只是借所谓朋友的名号来跟他讲出这个故事。 同样出身农村,且家乡比白华更贫穷更落后的吴华,对周宽嘴里的这个故事,是有一定共情的。 再说吴华也是有那么点抱负的人。 不可能无动于衷。 偏偏周宽在讲这个故事之前,特地提到了要大力扩张鸿鹄-白华的事情。 这明显就不符合吴华的预期利益,且让他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 一开始吴华真不理解以周宽、周大老板、周十亿表现出来的情商,为什么要这么做,明显会让故事带来的冲击大打折扣。 直到周宽提到共同获益焦点,吴华心中就有点了然了。 念头翻滚间,吴华心中也在计较。 “不愧是从未见过的天才,光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就远比很多人要高明啊……” “……” 心中感叹一句后,吴华的思绪集中在了关键核心上。 “我们之间的共同获益焦点是什么?” “很显然,周老板想要的是全力发展鸿鹄-白华,从投入的资金量级上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我想要的利益也不复杂……” “所以,共同点在哪里?” “难道……” 吴华想说服自己,但他的理智告诉自己,这不现实。 所以绕来绕去还是有点说不通。 他不觉得周宽一个在羊城发展的年轻人,仅与南丘几个头脑有过那么一两面之缘,就能办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吴华甚至听说过一些客观上觉得啼笑皆非的事情。 就发生在体系内。 只是现在,这种事情似乎摆在了自己眼前。 吴华知道自己面对的选择很简单。 如何确认利益共同点。 或者,如何应对…… 或者更简单一点说,到底要不要、能不能信周宽,才是重点! 以周宽一贯表现出来的交流水准,吴华觉得自己也挺难的。 在吴华在脑子里将许多念头都梳理明白,一支烟也抽完,正准备说话时,周宽不紧不慢的开口:“吴县,其实我们的共同获益焦点是一致的。” “至少方向上是一致的,不知道吴县认不认同。” 吴华眉头略微蹙起,打了个哈哈:“确实,从长远来看,我们大家的共同获益焦点都是一致的。” 他没有特地强调‘长远’两个字。 他相信周宽听得懂。 他也更想知道周宽是不是想要在这个问题上装傻。 周宽平静一笑:“吴县一针见血,大方向一贯与长远相关联,从首批资金投入到真正产生具有价值的产业成果需要一些时间,无法立竿见影。” “我想这方面我跟周老板观点可能不太一致。”吴华不动声色道。 略顿,吴华稍微开诚布公一些的说:“从84年参加工作当老师开始,至今36年,我没离开过南丘这片土地,历经众多岗位,也算是见证了南丘的发展历程; 绝大多数时候,对体系来说,招商引资的落地,就意味着大部分成果的释放。” 说到这里,吴华看了眼周宽平静的脸色,又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眼里与企业眼里在某些事件上观点反而是相悖的。” “甚至我们眼里有些事情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 吴华没再说更多。 适时止住了话头。 周宽自然听懂了吴华的全部意思。 吴华特地从他开始参加工作说起,是在表明他坦诚的态度。 言外之意是,他吴华愿意相信周宽的长远利益一致观点,但‘游戏规则’不允许。 不仅如此,吴华只字不提大环境的弊端,同样也是在表明‘游戏规则’。 在绝大多数时候,环境从不会适应个人。 于是才会有游戏规则这种默认的东西存在。 对此,周宽心中忽觉好笑。 于是,周宽也没多纠结,直言:“从鸿鹄的发展历史来看,长远这个词其实很有意思,鸿鹄创立至今还不到一年时间,已经走过了许多公司一辈子的路,不夸张的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观点的分歧我想,可能不影响我们的共同获益焦点。” “这也是我为什么主导鸿鹄将对鸿鹄-白华的投资分成不同批次、不同力度的重要原因。” 略顿,周宽又说:“如吴县所说,站在你们的角度,招商引资的最大多数成果展现在发展最初阶段,分批次的优势就会源源不断体现出来。” “按照现在首批3亿的标准,分成五批、六批,问题不大,若是首批对白华这个地方的影响力很大,那么接下来反而更明确一些了。” “吴县认为呢?” 最后,周宽又把皮球不轻不重的踢回给了吴华。 比起之前的开门见山、开诚布公、直截了当,正式勾兑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