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二话:读书的事 (第2/2页)
就可以来,那还不得承他们孤山村的情? 这年头,村子和睦可比相仇好。 咋算,其实他们村都没有吃亏嘛。 倒说起来,还是三花这里出来大力咧! 先生的月钱可不是小数目。 很快的,村长就晓得为啥他们村的村塾,先生要单开工钱了。 因为,贺璋和许三花这里请来的可不是对面白河村一样的老童生。 因为他多嘴又提了一句的是,就从原先说好的两个变成了三个,还都是秀才! 秀才好啊,秀才可比童生学问好,见官都不用跪的,到随便那个镇上县里的学堂去不得?竟然还肯来他们村里的小村塾来当先生。 要不说咋是秀才呢,人秀才在镇上学堂当先生,一年少说也有个二三十两银子的,愿意来他们这里,光靠孩子们那点束脩,肯定不好看哩。 还是三花出马好使啊,要是他,可请不来秀才身当先生。 村长乐呵呵得不行,一天往响水滩跑十回不嫌累的,就盼着村塾快些建好,娃子们就能早一天开始进学。 八月底,除了响水滩建村塾的事引人关注,但最重要的,还是今年的魔芋开收了。 今年十里八村的几乎都套种了魔芋,这一开收,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欢欣鼓舞,比打谷子和掰苞谷都叫人热情好几分。 毕竟掰苞谷热,打谷子也热,但八月底了,收魔芋就不咋得热了,不出太阳,还有些凉爽咧。 最关键的,魔芋产量高,收起来来钱多啊! 要不是北边那边种两季麦啥的,田地空不出来,许东家想着这套种魔芋说不得就适合他们这儿的地,也有心让他们挣钱,不然啊,也轮不上他们套种这么多啊。 大家伙卯足了劲的,一年下来对这魔芋伺候得多精心,可不就是因为这个? 嘿,整个大淼还有最南边的大宛,那可是都吃的是他们这地出的魔芋! 当然,这是十里八村的人的想法。 但整个大淼这么多地方,还有大宛,一年到头,光靠这十里八村产的这么些魔芋咋够? 就说满天下家家户户一年就吃三四回,那一回也得一两斤,加起来,一年得多少? 所以,不止他们这十里八村,许三花另外在渝州府底下的作坊也叫管事领着当地的村民试着套种了魔芋,那收上来,就供大宛和渝州府的。 另外还有离得近的象州和丰州,有野生魔芋的地方,总会适合魔芋的生长的。 还别说,这一年下来,套种的成果也是非常好的。 陆陆续续的魔芋球收上来,为了加紧处理赶制成魔芋片,同往年一样,作坊少不得又要招进短工来。 还是往年的那些人,这儿一叫,大家都欢欢喜喜的来了。 作坊一年到头最忙的时候到来了,响水滩的村塾也在热火朝天的忙碌中逐见雏形。 及至九月下旬,村塾彻底竣工,这可是满村的大喜事。 十里八村的,他们孤山村可是第三个拥有自己村的村塾的。 当然,前两个就是白河村和大张村。 但他们村的村塾比他们的大!先生还是秀才! 为此,村长就打算热热闹闹的给村塾来一个上梁酒。 家家户户齐出动,忙着张罗饭菜的张罗饭菜,各家搬桌子板凳的搬桌子板凳,就在村塾前头的一片空地上,摆上了一溜的桌子。 村子从村里公中拨出来三两银子,买了两百斤的猪rou,家家户户各自凑了菜来,热热闹闹的办起了上梁酒来。 村塾马上立学,作为先生,自然也是要到场的。 村人们初次见先生,热情之余还是有些拘谨的,毕竟,面对的可是三个秀才。 村长专门把大孙子喊来负责陪着三个先生说话。 三个先生,一个姓杨,是贺璋找来的,今年四十有六,是怀庆九年的秀才,中了秀才十几年,先后参加了几次乡试,可都名落孙山。 他家境不好,有儿有女,为了儿子能科举,他也就放弃了接着参加乡试的机会,毕竟,年纪大了,屡考不中,也知道了自己的水平。 虽说乡试不中,但杨秀才的学识还是可以的,最重要的,不迂腐,没有有些人读书人的古板,来村塾当先生最好不过。 因为贺璋和许三花商量的,就是女娃也可上村塾,只要家里愿意。 这样,一个不迂腐不古板的先生就很重要了。 要不然,那吹胡子瞪眼的就是不准女娃上学的老古板,许三花怕到时候被气死在他们村。 所以还是一开始就找好这样开明的先生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