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_第48章 辽省的想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章 辽省的想法 (第3/3页)

处处掣肘。兰陵开始的时候也是市里的一把手担了风险,只不过后来投资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成了各地效仿的榜样。所以我们建议能够多投资一些项目,这样即使三个项目里面亏了两个,只要有一个能够成长起来,总体上仍然是盈利的。”

    王高官这次是明白了:原来这就是“资金池”的概念。

    也就是通过整体盈利绕开单个项目亏损的限制。在现有模式下,任何一笔资金拨下去都要定期汇报收益、反馈结果,所以即使投资了10个项目,其中只要有一个项目出了问题,这个出了问题的项目投资的相关审批人,以及实际经手的人都会受到审查、问责等等。

    可是如果有了“资金池”的概念,那么这10个项目投入的2000万元,只要有一两个项目“中奖”,就能把2000万元回收过来,“资金池”整体上看来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可是,这种市场化的理念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却要受制于现有制度的约束。也难怪省里最终只出了2000万,而且一个项目都没有投资,宝贵的资金白白地闲在账上。

    各自都了解事情的好处,可就是缺少一道鸿沟,没人吭声了。江奕也叹了一口气,为什么二十年后也只有皖省把这种这种“资本招商”的模式玩得最溜,就是因为他们想要奋力一跃、跳进长三角的阵营,所以才敢拿出三分之一的财力砸进面板产业投资京东方、半导体产业等。最终他们扶持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获利颇丰,他记得仅仅是其中蔚来汽车就获得千亿元的账面回报。

    现在还只是九十年代中,很多观念还没有扭转过来,或许是自己太心急了?

    “辽省现在的财力还比较紧张,我觉得有些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在兰陵挂牌,这里已经有好几百个私募机构,能够容纳这些企业。”武坤还兼着私募协会执行副秘书长职务,要是能够扩充投资对象,说不定兰陵股权托管登记中心能够走出齐鲁呢?那时候影响力可就大得多了。

    武坤的建议倒是让江奕有些吃惊。他没想到自己支持这些人竟然能够独立产生这样的想法,资本的逐利效应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

    只是,大家对武坤的信任度还不高,“私募协会”这种机构在外地还没有什么影响力,“执行副秘书长”职位更是没有得到很多关注。

    真要想引起大家的注意,恐怕要由更有钱的主站出来才行。

    “初创期的企业靠的是对创业者人品和能力的信任,只有本地人才会对这些企业有信任度,才敢真金白银地投入。我觉得这些企业可以先在本地股权登记中心挂牌,等到长大了、外地投资者有了一定的信任后,再到外地的市场挂牌、吸收更多资金支持。”

    “这岂不是把我们辽省当成预科班了?”领导不方便说,工业局负责人出头说了出来。

    “一个大国都有很多资本市场,尤其是华国,以后企业的数量将以上千万计算,哪怕1%的企业挂牌,也会有十几万。这么多的资本市场肯定会分层、或者在某个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江奕倒是没想到对方会往这方面去想,如果这种观念形成了,以后可就麻烦了:“其实资本市场不看地理位置,也不看城市的级别,只要有投资者在的地方就行。主要是看需求在哪儿。”

    武坤也看出了事情的严重性,看来自己单纯地从资金的视出发是有些幼稚了:“我们也只是早设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要到申城、鹏城、香江或者纽约、星岛等地方上市,那里的投资者才是真有大钱。咱们现在的小打小闹也就是让企业熟悉一下套路。”

    “要是这样的话,其实辽省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区域股权登记中心,以后说不定还可以服务黑省和吉省。”杨书记清楚辽省的局办都是怎么想的,更知道他们对于级别的忌讳。

    真要让辽省位于兰陵股权托管登记中心的下一级,恐怕面子上都过不去。

    “以后说不定每个省、一些较大的地级市都会有一家资本市场,几个市或者省也可以联合起来,比如东三省就可以成立一个股权市场,不过企业最终都会向资金集中的地方倾斜。有的西方大银行和投行自己建立了资本市场,鼓励客户进行股权转让。”

    江奕这一番话说出来,众人脸上的表情就精彩了。

    可不是嘛,兰陵的级别是低一些,可是大家还不是到这里讨论对策了?根本原因还不是这里有资金和产业源头?

    终于,王高官想通了:“资本市场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嘛,兰陵的经验是实打实地,请···办公室牵头研究一下。”

    当责任部门不清晰时,就只能由兼具研究职能的办公室来兜底。办公室负责人只能接下这个陌生的任务。

    虽然不知道这个建议究竟能够落实到什么程度,可是王高官知道这肯定是给兰陵的一个礼物,这时候他也才好提出更多想法:“这次供应商大会,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只是还没达到预期的目标,还请杨书记和在座的各位能够多多给我们指导一下迷津。”

    辽都和滨城两市对兰陵的供应商大会寄予厚望。可是现实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不只没有拿到更多新的产品订单,原来必保的订单也打了七折。怪不得两市这么紧张,下了这么大的力度。

    日朝智子都快睡着了,秘书才提醒她开始讨论订单采购方面的事情。她不由得有些哀叹:都知道大家今天是来谈什么事情的,可是你们闲聊的时间也太长了点吧?

    一个多小时都过去了,才轮到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