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 宁岩的怨气 (第2/2页)
驻京办的人知道江奕好惹、宁岩貌似不好惹,又努力了两次终于还是放弃了。 商务车身躯有点大,四合院附近道路比较小,加上雪化后的泥泞,司机有些担心,小声地跟驻京办同事商量着什么。 “已经到了,我们下来走两步就行了,那个就是大门。”江奕知道大概是不好继续往前开,主动提出不行一回。 “那怎么行,我们主任亲koujiao代的要送到家。” 只是其他人都没听他的,赵晓晴和宁岩已经打开了两个侧门,让驻京办的同事无能为力了。 “过不了多久还要回去一趟,参加兰陵的外商投资大会,到时候再麻烦你了。”江奕给了他一个台阶,让他心里好受些。 “那好那好,这个···江老板能不能留个电话号码,以后也方便联系一下。” 这话平常问起来不太礼貌。毕竟江奕要是用他们的车,直接让人联系驻京办就行,不用对方联系自己。只是这一次年气未过,加上又两次拒绝了他的好意,江奕也不好再次让人没面子,也就告诉了他一个固定电话号码。 路口到学海四合院还有两百米的距离,有些小店已经开始营业了,有的菜品就直接写在玻璃门上,和春联相映成趣。 “二叔,我有点儿饿了。”江树良起得晚,没时间在火车上吃早餐,刚才又被江奕和宁岩加倍剥削劳动力,这时候一下车就觉得肚子里咕咕叫。 “还有几步路就到了,先放下行李再回来也来得及。” 江奕没答应,江树良又饿得很了,只好求助似的看向了宁岩。貌似宁岩的话更管用一些。 宁岩的眉毛挑了挑,像是在幸灾乐祸,就差鼻子“哼”出一个“不”字了。 “宁jiejie···” 江树良这个称呼刚一出口,宁岩就乐开了花:“江奕,我和赵晓晴也想尝尝这里的面条,要不你先回去,我们吃完了再过去吧?” 这姑娘可真不是个好人,还要强迫赵晓晴加入同盟,形成三比一的高压态势。江奕没辙,只能满足了她和江树良。 最终,江奕也懒得选择哪个小店,跟着宁岩进了一个面馆。 江奕去点单。江树良趁机靠近宁岩,轻轻嘀咕一声:“宁jiejie,还是你厉害。我看除了你就没人能说得动我二叔了。” “你mama也不行?你奶奶也不行?” “我妈都是猜我二叔喜欢什么,虽然是她说出来的。二奶奶···不算。”江树良根本没把这些长辈考虑进来,他哪儿知道江奕的具体想法。 “看你今天还老实的份上,就不多惩罚你了,回去默写‘宁jiejie’十遍。” “二十遍、三十遍也行。”江树良今天捡到宝,以后他要是犯了事儿可就有人拯救自己了。 江奕正在看着墙上的菜单。这些小店的价格还真是朴实: 牛rou拉面,1.8元三两每份; 荷包蛋拉面,2元三两每份; 咸菜rou丝面1.8元,辣酱面2元。 其他的炒菜只是几个家常菜,也比较便宜。 他点了每种面条各一份,接下来各自挑一挑自己爱吃的就行,又点了四个小炒,其中还有一个没有存货的。 “没想到牛rou拉面竟然比荷包蛋的还便宜?”江奕还有些猜不透到底是咋回事,像是笑话一样跟大家讲了讲。 “这种牛rou肯定是‘蝉翼’刀法,我想老板应该改名叫‘牛rou纸’好一些。” 等到牛rou拉面上来以后,果然如宁岩所说,少数几片薄得能够看到底层存在的牛rou,外加一撮香菜,让江奕哭笑不得。 最后果然没人选他,只能江奕自种自收。江奕已经不太习惯这样的吃法,于是叫了服务员:“再给我们来一份凉拌牛rou,不要切得这么薄了。” “要是凉拌牛rou的话那可就贵了,至少要···10块一盘。”服务员有些为难,这个菜有点儿贵,所以他们并没有明白地写在菜单上面。 “十块钱都已经二斤牛rou了,你们也太贵了吧?”赵晓晴为了了解世俗百态,可是去市场逛过、了解行情的。 服务员一看果然惹了众怒,不好回绝,只好嘟囔了一句:“我们也要加工的,本来就不好这么卖。” 江奕看到小伙子有些憨实,也就不再为难他:“你们把量给足些,加点儿辣椒酱、蒜末,就不跟你们多讲价了。” “一定一定,大过年的,量肯定要足!”服务员摆脱了众人的围攻,开心地走了。 “也就是你这么心软···” “宁岩,以后去餐馆里可要小心,这里的服务员都是大爷,小心他们给你一句‘爱吃吃,不吃别在这里瞎白话。’北方的服务业可是典型的火气大。” “说得就好像你去南方生活过多少年一样!”宁岩这次一反常态,可没听江奕的。 “我也听说过南北方在服务业方面的差异。说是深城那边去买衣服,你还没进门就有服务员说‘欢迎光临’,临走的时候即使你没买,服务员也会说‘欢迎下次再来’; “到了燕京,服务员就有些爱搭不理地,你要是看了以后不买,他们可能会说‘你爱买不买’; “要是东北那边,服务员就像当家作主的人一样看着过来的顾客,你要是想试试衣服,就好像欠了她的钱,看了以后不买的话他们还会埋汰人,说什么‘没钱你看什么衣服’?” 宁岩本来想反驳一句,可是看到江奕,她就想起了那次在一中旁边市场里的遭遇,于是迅速调整了语气:“晓晴,你还挺厉害的嘛。” “这些都是从晚报里看到的,当时觉得好玩,后来才觉得其实不算是夸张,所以就记住了。” “男方的服务业发达,不过那里偷jianian耍滑的也不少,各有利弊吧。主要是男方是‘陌生人经济’,加上市场主体比较多,卖衣服的多了、大家就必须要拼服务质量,北方是‘熟人经济’···” 江奕的话还没说完,宁岩就看到了自己喜欢的面条到了:“这个有荷包蛋的面条归我,你们都不要跟我抢!” 有她刚才两个小时的表现,没人敢跟她抢。江奕扫描了一下室内的桌子,却发现少了点儿什么:“服务员,纸巾在哪儿?” “两毛钱一包。” “服务员,你是打工的还是老板?”赵晓晴冷不丁问了服务员一句,估计又是想收集小说的资料了。 “我哪儿当得了老板,你听我的口音比较拗口,那是因为我刚来还不到两个月。”服务员小伙还有些腼腆,像是被人揪住了小辫子一样。 燕京人比划,都是看看祖上来到首都的时间,越是久远地就越有面子。 “还真的被江奕说对了。燕京这边服务态度好的,要么是老板,要么就是来的时间还不长。”赵晓晴试探结束,给出了一个判断性的语句。 等到面条和菜都上起了,半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 这时候,不远的地方传来一句话:“老板,给我来一碗咸菜rou丝面,再加一个荷包蛋。” 这个声音有些浑厚,江奕感觉似曾相识。 赵晓晴补充了一句:“刘强冬还真是节约,估计他又像去年一样,没回家过春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