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_第86章 最后的机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 最后的机会 (第3/3页)

以作为千元级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的升级版,也可以作为电脑、手机和空调的过渡版。”

    “江老板的确是高。大众跟随趋势,江老板这是造势。”

    “这几年的新三大件已经创造了不说,下一代三大件也都有了,而且系统内都有这些产品。”

    “都是香江专家的建议,伦敦那边也总结过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咱们只是用影碟机更换了他们的录像机。不过我没想到段经理现在也挺会夸人了嘛。”江奕越来越警惕这个段勇平了,自己以前就是靠着段勇平过于爽直的短板才能把他请到兰陵,他要是补足了这个短板,那可就能“单飞无极限”了。

    21世纪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三大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是计划经济的最后痕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定要好好利用一下。

    两人找到了包厢的位置,陈彩玲深吸了一口气,终于敲门走了进去。她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座的江奕,他们似乎都没有看向来客。

    估计是把两人当成是服务员了吧。她暗暗自嘲了一把,然后把心一横,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段经理,还有那位年轻的贵客,刚才的问题我没有想清楚就回答了,现在我觉得刚才答得不太好,想说一下我的真实想法。”

    “贵客?哈哈哈,你的这个称呼不错。”段经理被陈彩玲的称呼恼了个大花脸,急忙打趣着江奕,像是澄清一般。

    众人看向江奕的神情也是无比欢快:让你当甩手掌柜,现在报应来了吧?

    这一闹腾下来,气氛顿时就活跃起来,陈彩玲也心定了不少。看来是赌对了。

    “刚才我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离开剧团主要还是自己。原来我觉得过去才是最好的,现在我觉得需要改变了。以前我们是在剧院搭的舞台唱戏,现在电视台、公园甚至VCD碟片都能成为我们的舞台。企业也需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深入人心。”

    江奕也在审视着陈彩玲。他能看得出陈彩玲的变化,而且这个回答也是充分考虑了受众的想法。

    传统戏剧需要变化,是江奕在邮电大学时给郑美美提出的建议;VCD对于舞台的升级,是江奕在影视节开幕式那天给出的另一个意见。

    能够认识到内心的想法,而不再把离开剧团归因于“跟随”,是个人成熟的表现,因为没有企业愿意接纳一个情绪受到外界太多干扰的员工。

    “吴主任,你的老乡来了,你觉得怎么样?”江奕直接把球踢给了旁边的吴江元,免得自己犯了段勇平的忌讳。

    “段经理,你觉得她提出的‘改变’是不是跟我们刚刚讨论的‘三大件’演进的观点有些接近?”吴江元也是人精,转头又把球传给了段勇平。

    招聘是影碟机厂的事情,还是要段经理发话才行。

    这些滑头,明明都是江老板的意思,现在非要把“三大件”当成大家讨论的结果,还要让我表态。段勇平心里有些哭笑不得。

    只是陈彩玲已经主动找上门来了,段勇平不得不回应:“你在剧团里是唱什么角的?我们这里好像跟豫剧的关系不大。”

    “我唱过《打金枝》里的女主角···”

    “《打金枝》可是名剧,要不你现场给大家唱几句?”有了段勇平的过渡,江奕才好接下去。

    “好。”陈彩玲本来想让郑志强唱一下郭暖,可是一回头才发现那个家伙竟然没有跟进来,只能独自清唱几句:

    “头戴着美翡翠双凤展翅,身穿着八宝龙凤衣。

    “我的老爹爹他本是当今皇帝,我本是金枝玉叶驸马之妻。

    “汾阳王今晨他的寿诞日,众兄嫂拜寿到筵席。

    “我有心拜寿去可使不得,君拜臣岂不是臣把君欺。

    “俺金枝岂能与他把头低,叫宫人将红灯高挂起,等驸马他回宫好摆宴席。”

    看着陈彩玲的即兴表演,江奕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看过的那个《打金枝》,在那部戏里,江守义就是唱唐代宗的角色。只是这次有些差异:“吴主任,这个豫剧怎么跟我听到的有些不同?”

    “豫剧一共有四种声腔。你们鲁西南这里听到的应该是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这位小姑娘唱的是豫西调,是以洛阳为中心。”

    江守义老人家就是12月的生日,一晃就被江奕支出去三年了。每逢这个时候,江奕就会新生出愧疚感。

    看着江奕有些浓郁的脸色,陈彩玲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海底。

    还好,江奕的眼神很快望向了了不远处的李君灿:“李经理,你们香江人应该听不懂这些传统戏剧吧?”

    “确实听不懂。可是我能感觉到有一种美感,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想要去了解这些角色为什么有这种表情,为什么要这么化妆。”李君灿知道江奕又在拉壮丁了,虽然她不明白江奕为什么会青睐陈彩玲,可是老板有需要,自己就要向前冲。

    “嗯,我爸也说过,文艺就是会对人有一种催化效果,能启发人、让人向里面的英雄人物看齐。”江奕也是够力度,引出了江守义这个长辈,然后看向了段勇平:“段经理,VCD的广告也可以换成故事手法,比如一个喜欢唱戏的中老年人,在VCD中找到自己的青春,以及一个革新求变的青年人,在继往开来中传承传统。”

    前世的常香玉和小香玉,一老一少,优美的唱腔,华丽的戏装,既表达出了影碟机的音、像高质量,又传递出了新旧的传承。老少咸宜,成为难得的广告经典。

    “这个创意太好了。”段勇平是广告奇才,简单一听就知道这个创意的魅力:“刚才这段《打金枝》就很不错,要是再有一个老一代艺术家,绝对会给观众很深的印象。”

    “如果这个金枝换行老旦的戏装,还能看出来她是年轻人吗?”

    段勇平略一思考,再看看陈彩玲,他立刻就明白了江奕的意思:脸谱、宽松的戏装、标准化的唱腔,无不在抹掉个人的特色。

    事实上,大量女性甚至是由男演员扮演。

    “江老板这下子给我们省了很多广告费。”段勇平是真的服了,也放弃了内心的抵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