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侦探赵晓晴 (第1/3页)
“少在这里卖关子了,快点回答我姑父的问题。”有了赵晓晴这个好奇宝宝,江奕和杨书记原来的那种“见招拆招”、先卖关子再剧透的传统模式被斩断了。 江奕被噎住了,杨书记笑呵呵地看着两个人拌嘴。有了江奕的同时代人加入,现在杨书记有了“倚老卖老”的资格。 “呃···好吧。”江奕承受不住两个人的注目礼,只能委曲求全:“伦敦成为金融中心,是因为有交易所,其实伦敦交易所就是从咖啡馆进化来的;纽约也是,先有了咖啡馆再有交易所,最终成全了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可是这还不算最牛的,真正的核心还是清算所。有了清算所以后,金融中心的地位才稳固下来,战争也无法摧毁。它是全世界金融业高效运行的必须品。” “看你这么说的,好像咱们兰陵有资格去比肩纽约和伦敦一样。”杨书记对于江奕说的这些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悻悻地嘟囔了一句。 赵晓晴只是模糊地感觉前半部分应该没问题,后面的内容她也没听懂。而且她的脸皮比较薄,没好意思追问。 “现在兰陵已经有了茶馆,只是本地的金融专业人士和投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宣传媒体也没有跟上。所以兰陵可以和申城的投资机构挂上钩,定期推介本地挂牌公司。以后在燕京、深城等金融中心也可以这么干; “至于清算所,票据交换中心就是一个清算机构,财务公司协会的会员就有做市商职能。兰陵股权登记托管中心也有做市商职能,只是政府现在的财力有限,需要增加几个有实力的机构作为做市商会员,这样就形成了股权的清算机构。” 交易所把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变成了可以“按份交易的证券”,清算所为这些证券提供流动性保底。 对于一个金融中心来说,交易所和清算所都必不可少,清算所更是市场的高级表现。交易所是前台部门,也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清算所是后台部门,所以很少受到关注。 这次杨书记的思路应该是跟上了,他试着理了理自己的思路,这才谨慎地跟进一步: “嗯,这么说兰陵确实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下一步就是支持票据交换中心建设,再和几个前沿城市做好联络,争取把他们那边有钱的人吸引过来。 “以后这个票据交换中心和股权登记托管中心还要多找几个台柱子,要不然靠兰陵本地的企业玩不转。” “江奕,你们在大会堂那边搞得私募机构大会是不是也能放在兰陵?那种活动最吸引人,cao盘手都喜欢分个等级高下。”赵晓晴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为兰陵争取一个巨大的露脸机会。 “那得看兰陵能不能争取到京沪深的投资机构参会了,要是大家都不参加的话,也就是个地级市的影响力,大家不会关注的。”江奕这次没有把好处和盘托出,他更多地希望兰陵能够自我发动,启发内生动力。 杨书记接收到了江奕的想法,不禁内心一动:“嗯,看来兰陵股权登记托管中心是要在京沪深设一个办事处了,燕京那里的央企多,财务公司也最多,票据也都是他们那边开出来的;沪深都有证券交易所,投资机构多。” 江奕终究不是为兰陵而生,以后也很难再这么事事请他出主意。不过,如果兰陵把机构布局出去,把服务送到各个金融中心,那就可以获得整个金融市场的触觉。 “要是那样的话,蓝领就能独占三个金融中心的外溢效应了吧,真厉害,这应该算得上是第四个金融中心了。”赵晓晴看出来了,这些设想要是能够成真,杨书记和兰陵是真的赚大了。 “赵晓晴,你也不能光说不练、光评价不加柴火。你说有没有什么招数,给兰陵出出主意?” 赵晓晴本来就是学社会学的,这次也是奔着长见识的想法,根本没把自己摆进来。现在被江奕一棒子卡住了。 “你少来了,别以为你就那么牛,华国的根本还是···还是银行。” 赵晓晴一句话提醒了杨书记,这个领域可是他的独门暗器:“对呀,江奕,兰陵的城信社已经在筹备城商行了,你们要不要入股?” 各地国企在海南的投资损失惨重,可是由于杨书记的铁腕政策,兰陵的国企全身而退。这曾经让有些人告状、微词,可是在6月份以后,一切风向都转了过来。 当时杨书记给出的一个资金去向就是入股城信社,为本地发展助力。现在开始试点转制城商行,一个区域经济发动机就要成型了。 江奕:“只有城信社吗,农信社怎么不改制?” 华国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具有不同的监管政策,领地划分也是截然分明。再加上华国人口中农民占绝大多数,农信社就很重要了。 杨书记:“农信社好像···你们感兴趣吗?” 江奕看了看嘟着嘴不敢吭声的赵晓晴。这个姑娘今天冷不丁地提醒了自己,城信社和农信社也是大有可为的嘛。 “城信社每个市只有一个,但是现在资产质量都不好,可以在每个省选择一个城信社控股,以后就可以在该省铺开网点;农信社比较多,每个县里都有,可以在每个市控股一个农信社,以后再逐渐铺设分支机构。” 银行是华国金融业的长期主战场,也是金融意识单薄的老百姓的最后信仰。这个主战场是利益集中地,也成了是非集中地。江奕还不敢涉足太深,否则一个“关联人贷款”都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资金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