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章 高戬的考量 (第3/3页)
会撤出。所以,他们不会干涉具体的项目。”江奕在和兰陵谈判的时候就要求政府资金只是为了给民众信心,也可以监督财务,但是不能干涉经营。 “有了政府资金的参与,这些投资机构的阻力就会小得多。前几年我们在推国债市场化销售的时候,有人批评财政部。他们一说起券商就觉得这些人是商人,不创造价值、从事投机倒把不劳而获的中间人,银行是亲儿子,证券公司是旁系。你们不把国库券给国有银行,都给了这些商人,然后让商人拿国库券去倒卖。”兰陵的做法让高戬想起了过去的经历,仿佛到处都要跟陈旧的观念作斗争,不禁唏嘘不已。 财政部门的三个人都在叹息着国债发售遇到的困难,看来市场化的确很难。 江奕这两年不是也在跟很多传统观念作斗争么? 只是要是顺着他们的思路来,估计对兰陵和任城的帮助不大。江奕必须来点儿猛药: “各位领导,我觉得今年国债发售困难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投资者的金融意识不足,而是金融意识太强了。因为这两年的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所以投资者害怕买了以后会贬值,就是个人也知道这两年钱发毛了。” 这些话有些突兀,而且跟领导们的意见有些拧巴。气氛立刻就有些凝滞了。 高司长不好意思再放低姿态,同事代劳了:“江奕,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可是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这次过来不就是想摩擦出点儿火花么? “机构投资者比如韩经理这样的,没有好处和收益的事情肯定不敢做。我觉得可以针对国债保值补贴,就按照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再参考储蓄存款利率,最后确定一个保值补贴水平; “另外就是很多先富起来的个人也可以购买国债,现在兰陵和任城等地的人有不少有闲钱的,而且那里经历了股权投资机构、创业企业的熏陶,金融意识提高了很多。如果借鉴西方发行储蓄债券,这些人肯定愿意投资。” 第一个针对机构投资者的建议,解决了财政部门负责发行、却不能决定发行利率的尴尬。保值补贴水平其实就是价格的一部分,但是可以回避财政部门的权限难题。 第二个针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解决了个人的顾虑。事实上,华国发行的储蓄债券,也被称为凭证式国债,因为当时是开三联单的凭证,今后将成为民众追捧的投资标的。 “这样好,我们自己就可以确定保值补贴水平呀。” “个人要是参与进来,发行难度将大大降低,也是长期可持续之道。” “西方的储蓄债券是不上市的、但可以提前兑付的国债,没有二级市场风险,解决了个人专业性不足、不能及时买入卖出的难题。个人投资者提前兑付时交一定的手续费,解决了流动性问题。确实不错。” 对面三个人听到江奕的这些建议,不顾对方的年龄瑕疵,当场就开起了“现场办公会”一样。 这些都是华国的产品,现在只是由江奕提前“剧透”,可行性能不强么?只是,你们来一趟不容易,帮你们解决了大问题,岂能不要点儿东西? “高司长,我们初步计算了一下,在今年申购两亿元国债的基础上,明年还可以拿出三亿元投资。另外,我们还计划在申城、燕京、泉城和辽都等城市建设公寓。希望领导能多指导地方发行住房专项建设债券的事情。” “地方住房专项建设债券是在地方发行的,主要还是他们的意见。”高戬的同事及时站出来了,他是发现了,江奕这个家伙就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五亿元国债的分量很足,说不定领导爱面子不好当场拒绝,咱们只好冲在前面了。 “没关系,地方发行债券,也会有些政策方面的疑问。你们回头看看这几个地方有没有联系过发行司。”高戬现在非常高兴,今天受益匪浅,解决了自己面临的几个大问题:“国债质押方面的问题,我们再和央行沟通一下,争取能够将中长期债券纳入质押品范围。” 华国的央行和财政体系是截然分开的,而且政策方面也明确要求央行不得为财政部门融资。相比之下,美联储则和财政部亲近得多,他们资产负债表上最大的科目就是国债。 这主要是因为美联储通过发钞为全世界发钞,所以发型了大量钞票也没有引发通胀,华国只能自己消化,发行量大了很快就会体现在价格方面。 结束以后,高戬等三人就聊开了: “高司长,您还真答应在专项债券方面帮他们的忙?” “今天江奕从机构和个人两方面提出的建议都不错,解决了我们的主要矛盾。明年可不能再这么摊派了。”高戬已经知道明年国债将会大幅度提升,而且幅度不再是前几年的步伐,而是翻倍、再提升。 1993年的国债任务,虽然各个省的任务都完成了,但是有的省份并没有真正完成,最后使用地方预算资金,等于是地方财政为中央财政出资。 再这么下去,财政部门的人品可就消耗光了。 实际上,为遏制通货膨胀,高层决定从1994年开始,禁止财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全部财政赤字必须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华国国债发行规模出现了跳跃性增长,当年国债发行额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1993年还只有400亿的规模。 “领导说得对。特别是他说起的那个凭证式国债,券商的网点很少,银行肯定是主渠道,他们可以分得一杯羹,估计会让改革遇到的阻力小一些。” 高戬没再继续跟同事交流。今天沟通的信息量很大,他要冷静一下,好好思考一下改革的可行性。不能再出现首次市场化发售时被人告状的情形。 这时候,一个在讨论时没有被关注的点引起了他的注意:江奕一再推荐兰陵,这倒是让他没想到,有空要去那里考察一下,看看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新鲜。 兰陵! 想到这里,那个不起眼的火花在高戬眼前闪了出来:那里不只是国债的机会,还有票据、私募、融资租赁、小贷等机构,再加上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票据交换中心,那里似乎是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链条嘛! 江奕的小伎俩似乎引发了一些变化。 另外一边,秦鹏也在咋咋呼呼:“江奕,你行啊,这是不是问道于学生啊?简直就是诸葛的待遇嘛!” 江奕暂时没去理他。 等到沉寂下来,他才有时间去想想那件重大事件。 江奕要想改变什么,太难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