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_第61章 进京办论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1章 进京办论坛 (第3/3页)

   大家这时候终于想了起来:现在已经严重地踩踏了彭城钢铁厂财务负责人嘛。

    于是,在一片哄笑声中,主持人才终于宣布到了下个环节。

    大家这一看笑得更厉害了:主讲人不就是刚才不停地起立、坐下的家伙嘛。

    刚才还在疲于应付的郑伟国已经调整好了心态。他经历过计划委的询问,多次介绍过彭商所的经营和经验,一应事项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这次他要介绍的内容有些骇人听闻,不过他还是要完整地表达出来。凭着对江奕的信任,凭着对彭商所的责任,他都必须要来一次完美的表演。

    他在简单介绍了一下钢材价格控制经验后,说了一句“具体过程等到下午分享”,就直接放出了几个建议:

    “我们认为:商品的现货和期货属性具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说前者主要是商品属性,那么后者就主要是交易属性、金融属性。鉴于此,我们将拆分彭商所,将现货和期货职能分别赋予不同的市场行使;

    “国内期货市场日趋成熟。比如钢材市场,钢产量上升、生产主体增加,加上近期钢材需求下降,不再是短缺状态,具备了钢材期货的条件;

    “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要从严控制。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资金渠道,容易绑定商业银行资金、犯下更大的错误;

    “期货交易的风险与经营具有较大差异,期货交易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不能是银行贷款;

    “彭商所仅仅针对试点成功的产品——比如钢材——推出期权产品。彭商所承诺短期内不会进入外汇期货等高风险业务;

    “期货交易和经纪机构要切实完善风险防避措施,我们即将推行‘录音和录像’双录要求。”

    在郑伟国讲解的时候,第二排一个中青年在不停地记录着、疑惑着,时而看着台上,时而看着周围一些前排嘉宾的反应。

    他并不是觉得郑伟国讲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恰恰相反,郑伟国讲的每个点都击中了他的心坎,像是在他的心海中开启了一扇窗户,单独跟他对话:

    “秦敏洪,您觉得现在的期货交易所有什么问题吗?”一个模糊的声音响起,让他觉得非常诧异,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映照在眼前,像是多年的朋友,仔细一看却又是一个未曾谋面的生人。

    “期货交易所呀,那问题可就太多了。现货和期货的性质差异这么大,一个是全额资金买入,那就是生产型企业的备货嘛,另一个是投机行为,只要5-10%的资金就能cao纵。虽然后者的存在能够增加期货产品的流动性,但是金融属性还是难以改变的。

    可是,那个陌生的声音并满足秦敏洪的含糊回答,进一步问道:“还有,咱们国内的钢材、食糖、煤炭、梗米、菜籽油等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一直没有摆脱短缺的境界,只要是短缺的就容易引起群众的恐慌,尤其是那些没有金融意识的民众,你觉得适合开展期货交易吗?”

    秦敏洪知道,这个人是要他明确钢材、食糖、煤炭、梗米、菜籽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是不是需要继续进行期货交易试点了。

    要是以前,他会毫不客气地回答一声:废话,要是这些短缺型的大宗商品被少数人利用,不断地进行逼仓,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岂不是要绑在少数几个蹦蹦跳跳的投机者手中了。

    现在,他有些犹豫了:“我感觉彭城商品交易所的做法也有一些可取之处,要是经过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那么就不需要行政手段的干涉。毕竟行政介入本身首先代表了市场失灵,其次就是这种干涉会引起一定的价格扭曲。”

    “也就是说,你觉得现在华国的期货交易所已经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了?但是很多市场出现了逼空、价格方面的激烈波动是怎么回事?你觉得让个人投资者和拥有国家信用的国有企业同台竞技合适么?”那个陌生的声音似乎对秦处的回答很是不满意,声音也变得高了几度。

    要是平常,秦敏洪肯定会回敬他一句:“你是哪家的蒜苔,敢在老子面前吆五喝六的?”

    只是这次,秦敏洪老老实实地回答了一句:“我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我也不瞒你,国有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民营企业本来就不在一个地平线上,让他们同台竞技简直就是单边谋杀,还有那些号称外国期货公司的经纪商,打着发达经济体的旗号、实际上做的是坑蒙拐骗的行为,别以为我不知道,要是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让他们彻底、干净地消失在眼前。”

    “你这样‘恨乌及屋’有些偏狭了,其实国企之所以能够捣蛋,根子还是他们有银行做支撑,所以根子还在斩断他们从银行获得无限支持这里。切记、切记!”陌生的声音似乎有所顾忌一般,不想多说了。

    “你不要在这里吞吞吐吐地,想说就说。”秦敏洪是个响当当地西北汉子,最讨厌这种“欲说还休”的矜持。

    你都说了这么多了,还要在这里“半掩门”是什么意思?

    “唉,我就怕说多了犯忌讳。这样吧,我就破例告诉你最后一个机密吧:大宗商品市场,加杠杆需要浅尝辄止,不要没有限制地放大。华国还没有准备好!”陌生人说到这里,就自动隐身了,只留给秦敏洪一个纳闷、一个愕然。

    “秦处,你是喝水吗?”右边一个声音响起,把秦敏洪从恍惚中惊醒。

    秦敏洪看着右边的那个“自来熟”,再瞄了瞄自己伸出去的右手,尴尬地说了句“没没”,急忙抽回了那个意图挽回“陌生人”的手掌。

    他抹了抹额头的汗水,暗自叹了句“真是魔怔了”,这才集中了精神,看着郑伟国的演讲。

    郑伟国的演讲内容已经提前下发给了前两排的领导,里面的大部分观点也让他耳熟能详。

    只是经过了和“陌生人”一番对决,他现在对于这个演讲稿有了不一般的理解。

    “郑主任,我有问题。”

    郑伟国刚刚讲完,主持人还没有让大家提问题,秦敏洪就举起手叫了出来。

    主持人笑了笑,他现在有些尴尬了:有人主动提问的话是好事,只是也把自己职能架空了。

    郑伟国冲着他笑了笑,意思是我知道了,后面就交给我吧。

    来之前,郑伟国就演练过多次。他知道,前面的几个人都是给自己抬轿子,无论是香江商品交易所的贾晓礼总监,还是辽省冶金局,抑或是彭刚财务负责人,其实都是为自己抬轿子。

    等到平台搭起来,就是他唱戏的时候了。

    郑伟国做好了准备,一切按照演练正常进行即可:

    “请问这位领导,您是哪个单位的,方便自报一下家门吗?”

    “我是···”秦敏洪有点儿后悔自己干嘛这么着急跳出来了,哪怕是晚一点儿露面都不会这么被人仔细地刨根问底,不过,最后还是西北人的豪爽占据了性格方面的上风:“我是证券监管部门制度处的,我叫秦敏洪。”

    这次邀请的领导比较多,处级干部就没有一一点到。证券监管部门这次出席的最高级别就是秦敏洪,被纳入“其他出席部门”一并介绍了。

    只是郑伟国这个长期侵染地方政府序列的人却知道:这次论坛的着眼点怕是就在这里了。

    他看了看秦敏洪,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