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张书记大礼 (第1/2页)
“韩经理,还没确定江老板会不会到场?”任城市党办主任心急火燎地一再催促着韩玉喜,希望他能赶紧打电话确认一下江奕会不会到场。 任城的张书记和新任市长在换届后第一站就到了饮料产业园,而且是现场办公,待遇已经无法再提升了。 更何况张书记还是省里的领导; 更何况换届后两周他都没有去任何地方考察调研。 现在江奕刚一冒头,市里的超配领导就来了。可要是见不到背后的老板,重视就会被人误传为“避而不见”。 “江老板肯定是知道了,可是他究竟来不来,我也不知道。”韩厂长的最大依仗也是省里的,排序比张书记更靠前,可是江奕这次回来还是没见过韩厂长。 “你说他怎么就···”党办主任面对一个刚刚成年的小青年,一股无力的感觉油然而生。 人家可是随时可以拿“学校考试”为借口跑回燕京的。 所以那就“怎么就这么不懂事”这句话完全说不出口。 张书记和市长两位领导下了车,后面的面包车也有几个人在下车。 突然,那个倔强的家伙冒出了头。张书记心里“咯噔”一声,终于闷过弯来了。 “你们怎么把宁局长也通知过来了?” 党办主任心里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不对,随行人员名单明明是请书记过目了呀? 张书记看着自己一方到场的人,再看看对面的“三加一”,心里一颗大石头落地了。 幸好把宁刚提前支走了,要否则指不定会发生点儿什么事情呢。 主持现场办公会的是新任市长,cao着本地口音,带着繁琐的礼节。 “江奕,你这大半年可是跑了不少地方,看了不同发展模式,可不能对家乡人民藏着掖着啊。”张书记等到市长的开场主持词刚一结束就把问题抛给了江奕。 这下子让在场的都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了。 现场办公会难道不应该是韩玉喜这个东道主先汇报存在的困难,再听一下领导的指示,随行的局委办表态支持么?最多也就是加上现场考察一番吧。 这种突破常规的事情,连冒充书记员的赵晓晴都看出来了,眨巴着眼睛想看看江奕怎么应付呢。 “我看到的不多:东北很困难,江城在转型;哈萨克在自救,燕京很伟大,齐鲁一片欣欣向荣。” 江奕的回答很正确,包括对齐鲁省的概括也对。 可是,这明显不是张书记一行想听到的。 “任城是对不住你们家。我这次回来时间虽然不长,可是也想了很多。”张书记知道江奕对自己家乡的观感,也知道这是一个叛逆性十足的青年。为了任城,他不介意去评判一下刚刚离开的前任。 短短几句话,分量很足。 一方面冒着得罪刘书记的危险,一方面表露了自己今后的思路。 江奕心里也在心潮澎湃:每次都是任城之外的人能够感谢那些为本地作出贡献的人。 本地的人还是习惯了把下一代的一切都理所当然地看成自家的菜。 “家文化”之下,没有一个人自由,一切的给予都是“你应该的”,一切的获得都不需要感恩。 怪不得很快就要出台“异地为官”的规则。也只有脱开这些传统束缚的人才能放得开手脚,才能有所突破。 “任城人以后肯定会感谢张书记的。” 江奕不能再等待本地人醒悟了,或许自己这次回来就是要去改变一些东西的。 张书记笑了笑,没有听出江奕话里的意思。 “江奕,这次省里给了任城两个股改指标,市里想听听你家的意见。” “两个指标?”江奕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个年头一个大省是一年也就是能拿到个位数指标,老杨拼了老命又认了几十亿GDP才争取回来一个。任城竟然一下子就拿到了两个! 省里果然还是更心疼任城啊。 “这两个指标虽然要重点倾斜国营企业,可是后来省里也给我们开了口子,主要是看对本地的贡献。”张书记看到了江奕眼中的欲望,知道这次自己是赌对了。 这次从省里回来,他要的支持很少,主要就是这两个股改指标。杨书记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观察范围内,江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