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章 重汽的惯性 (第2/2页)
次。 “没问题,规矩我还是懂得地。” 陈副教授则是被江奕的几句话吓得直接不敢跟了,他可没有孔教授那么务实,也不像孔教授那样了解江奕的底细。 第二天上午,曾玉刚、何董事早早地准备好了。 这一次重汽方面不再像上次那样“给李大校面子”才拨冗见上一见。厂长亲自到了总厂门口迎接,排场很足。 “李大校,谢谢你给我们牵线把媒,江老板,真要感谢你们的照顾。”见到李大校一行,厂长心里是真的感激。 这两年江奕没少给他们订单,自己内部消化了2000多辆重卡不说,兰陵、任城的建筑工程公司也采购了几千辆。大湖城为华国重汽贡献了十几亿产值,对于深陷泥潭的他们可谓雪中送炭。 厂里兴旺发达了,厂长这次就没再藏着掖着,带着李大校几个人参观了生产车间、质量控制平台和检测中心等环节, 表面上看起来如烈火烹油,江奕看着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他找到机会向检测中心主任问了几句:“你们这里的年轻技工占比很高呀,比我看到的大部分国企要多得多。” “这两年进来不少人呢,都是年轻人,多学点技术也好。”检测中心主任说得很冠冕。 “我看好像活儿不多吧,而且检测仪器也不多。”江奕自己就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所以他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检测人员要有两个助手。 江奕很年轻,检测中心主任也没当回事儿,不过也是先避开其他人才告诉江奕:“反正这些年轻人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是这两年厂里效益好了,哪儿有地方安排他们?趁着机会多要几个编制吧,过几年不知道又是什么行情了。” “我听说几个大订单都执行完了吧,以后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事情干了,这些人干什么去?” “还能干什么去,总不能让他们下岗吧?”检测中心主任就不爱听这句话,对江奕的语气也就没那么和蔼了:“咱们是工人阶级、领导阶级,工人有劳动的权利。” 说完以后他径直走开去追自家厂长,不再理会江奕了。 曾玉刚离得不远,刚才的话他也听到一些,也透露了一些相关的消息:“重汽想让我们多收一些技工,放到全省的维修中心去。我寻思着齐鲁省的重型卡车也买不了多少,就没答应他们。” “如果他们通过了我们的考试,也没有问题。跟其他人一视同仁就行了,不用特意照顾。”江奕知道这是重汽想要“甩包袱”,可是这样只能解决一些短期问题,过不了几年新一代韭菜长起来以后,问题还是照旧。 看来是需要给他们紧一紧那根弦了。 “不知道看得怎么样,江老板多给我们指导指导?”厂长见到金主,也不再顾忌人家这么年轻,直接向江奕“问道”。 “厂长,我现在有些担心了。因为兰陵和任城的重卡需求已经饱和,以后大部分是更新换代的需求,再也没有这么集中的采购了。”本来想帮你们度过短期的难关,没想到你们当成常态。 让江奕没想到的是,厂长对他的担忧却不怎么介意,仍然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 “这个···会对我们有一些影响,但是国内开发区、房地产这么红火,我相信这个市场将会越来越大。感谢江老板给我们提醒啊。” 其实他也清楚影响会比较大,可咱们是央企,出了问题也是全民的问题不是? “厂长,我们有个建议,不知道是否可行。就是邀请重汽一起到巴国去设立合资公司,你们出技术、设备和人员,我们出资、管理,但是我们要占大头。”这两年刚刚有了一些起色,重汽就安排了不少职工子弟进厂,估计江奕带来的好几千辆订单,有可能会成为昙花一现。 到巴国投资这样的安排,算是给他们做多一口气,却又不能让他们把自身拖下水,只能另起炉灶。这也是重汽积重难返之下的次优选择。 “这个好,可是给我们帮大忙了,现在人太多,基本上把我们限制得死死地,一点都动弹不得。”厂长一听到这个可就太开心了,这是给自家精准解决“冗员”问题呀,能不开心嘛? 转念一想,他感觉好像还有空间:“融资租赁公司和维修中心是不是也可以在巴国那边设立几个?” “我们已经在那里成立了一家,可以复制在国内的经营模式,不过关于维修公司还没有设立。如果这两个公司也可以复制的话,应该可以分流几千人去巴国。” 江奕暂时没说还需要一些技工去生产卡车、摩托车和面包车。 重汽要是再把自己的善意当成第二朵昙花怎么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