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6章 电脑是平台 (第2/2页)
也要有个人盯着他。” “吴主任,你说让他把这些小心机用到对待市场竞争对手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就不会在公司内部窝里斗了。”江奕很熟悉吴江元这种知识分子的套路。 把决定推到他的逻辑体系中,顺便再让他把决定说出来就更好了。 吴江元果然顺利地进入了江奕埋伏好的阵地:“这样的人也只能让他远离企业内部,那就让他到销售部门去。移动电话这边可以让他试一下,在巨潮BP机那边是搞不好了。” “移动电话那边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入网许可,获得许可后主要是和各个地方电信局打交道,李启山经理最擅长这个。至于销售方面,渠道都是现成的。”江奕又给他堵死了一条路。 “这样说来,那就是新浪潮电脑这边了。他跟我说是学过电脑的,这个更合适。” 江奕严重赞同吴主任的话:“吴主任确实说得对。新浪潮电脑那边的销售人员有些落伍了,以前主要是销售给企业,泉城那边的人又是喜欢酒桌营销的。以后的电脑主要是销售给家庭使用,我想是需要李青这样熟悉个人消费者心理的人了。” “不过电脑事业线为什么要放在通讯这边?按照我们国家的发展态势,这个产品可是有很大潜力的。”吴江元倒不是不想接这个产业,而是觉得有些吃不透江奕的想法。 “吴主任,李启山经理可能跟你说过我们的电脑事业线要亏损几年的想法了吧?”江奕看到吴江元点了头,才继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之所以亏损这么多钱,就是想通过电脑这个载体,跟上逻辑芯片和存储器的革命步伐,顺便打造外设的国产化生产链条。” “为了芯片进入电脑事业线,这是不是小马拉大车了?而且现在我们还没有逻辑芯片的基础,这可就要中长期规划了。”吴江元这时候想起来江奕当年的豪言壮语,要把交换机的所有利润拿来供养半导体产业。 只是那时候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市场,也没想到这个半导体会有这么大的投入,他更没想到的是,江奕竟然能够忍受这么多年亏损去滋养这个产业。 即使是自己,也没有这个魄力。因为上面还有太多的牵扯,还有太多的人有发言权。 “吴主任你以前不是说过嘛,芯片领域更新换代太快,首先要确保不能断线、掉队,其次是还要有长期扶持。现在国内的逻辑芯片实际上已经掉队了,我们只能先进场;再加上现在取消了电脑产品的进口关税,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支撑,到时候芯片生产出来了连个载体都找不到,亏损更大了。” “最好是由国家出面,要是企业自己扛起来的话,恐怕也难以承受。”吴江元难以想象,以一个私企的力量去硬抗国外的优势产业,他更担心江奕一家也忍受不了长期的亏损。 “武强说过,INTEL芯片卖不出去的时候,也卖过电脑整机给芯片打开销路。扶桑国芯片业的发展也借力了游戏机和家电。小博士学习机使用的6502.7芯片是十多年前的5微米技术工艺,技术已经成熟、生产线引进也容易。以后程控电话交换机的芯片也要全部使用国产的芯片。” “那就让芯片这边先忍一忍,熬过这几年就好了。”听到江奕这么照顾芯片产业,吴江元终于不再怀疑江奕的决定了,也不再担心他不会长期支持下去了。 “不用忍。现在交换机和BP机的盈利比去年增加了很多,要提高芯片的价格、降低交换机和BP机的盈利,然后补贴电脑使用的芯片,让电脑产业保持微利。” “原来打垮了摩罗还有这么大好处,可以进行产业培育了。江奕,在经营上我确实不如你,程控交换机交给你们家,是交对了。有一天巨潮汉显那边想起来,也会觉得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吴江元跟江奕接触了一年多,现在终于给出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那个选择可真是不容易。巨潮的人又怎么能想到,江奕通过一个他们看不上的BP机竟然可以拯救他们集团当年的主业—电脑事业? “吴主任,你倒是提醒我了。关于软件产业,我们也要和巨潮那边合作。他们正在艰难地转型,我们去帮他们一把,可以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在大湖城区域建立软件开发企业。” 吴江元一听头又大了。 软件行业可是太大了,难道现在又要交给我? 江奕也知道自己给吴主任太大压力了,赶紧给他解释一下才行,免得又出现一个见到自己就躲的“李君灿第二”。 “吴主任,我们只是小股东,以后也会有人来接手软件业的。我昨天没说清楚,美利坚IT业八大金刚里面,有一半是做软件的。我们以后就去撬他们的墙角。” 吴江元这才好受了一些。看来江奕是真的要全力填补芯片产业的大坑,真的是把这个产业当成事业来做。 “以前进入彩电、收音机这些边缘产业的时候,是不是也为了给存储器找市场才做的一个样板?”逻辑理顺了,很多事情就有了新的视角。 他隐隐感觉到江奕的布局似乎都在围绕着一个思路。 “这些产业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反正国内的生产线也过剩了。”江奕没敢多说,真要让吴江元知道了自己的全部想法,估计他会睡不着。 这个年代的芯片产业可是高精尖产业,又跟国防产业紧密相关。私营企业盯着这玩意可是会引发无穷联想的。 “以后卖产品的时候,我们的产品至少要低于进口产品500块。深挖一下INTEL的CPU是哪儿代工的,也要重点突出我们的技术跟他们是一样的,只是牌子不同。再宣传一下扶桑国芯片产业打败INTEL的案例,证明东方人也可以做好半导体产业。” 这些领域,江奕没有跟吴江元商量。90年代的人尤其是学生,眼睛里盯得最紧的就是CPU,CPU只认“INTEL”。 “低于进口产品500块的话,每台就要亏损1000元。每年10万台的话,即使不算销售费用,就是亏损1亿元。” “今年交换机的利润能够撑得住这些亏损,大不了巨潮BP机的利润也可以支援一下。今年最多可以亏损20亿。”江奕说得很豪迈,做出了“砸锅卖铁也要上”的态势。 吴江元是真的感动了。 这是典型的“化家为国”呀。私营企业如果都有这种觉悟,华夏何愁不兴? 等到吴江元和李青走了,江奕才晃动了一下脖子。 刚才为了感动吴江元,一直保持着高姿态,可真不容易呀。十七八岁可是最好动的年龄呢。 吴江元要是完全认可了自己,军方那边就会给自己多一道保护伞。赚大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