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江家屯往事 (第1/2页)
江奕笑眯眯地看着记者在那里瞒天过海,等到刘连秀发泄完了不满才走近前。 “司机呢?”刘连秀看到江奕坐到了司机的位置上,开始不放心了。 “mama,这次就让我来开车吧。” “你行不行的?别把你妈带进沟里去了。你还没有那个执照吧?”刘连秀还是不放心。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分钟后再说吧。”江奕也不多说,直接踩油门前进。 这下子刘连秀才信了:“你咋连这个都会?” “我有时候悄悄地把韩厂长的车开出来练练,你放心吧。开车可是泡···跑长途必备。”江奕差点儿把后世的段子说出来。 江奕一边开着车,一边泪流不止。以前不知道有多少次,他想象过这个场景,开车带着她到处逛逛。 在国外留学的时候第一次买了车,虽然是一辆二手车,却依然想象着副驾驶座上有她在看着。有一种强烈的诉说的愿望:mama,我长大了! “小奕,你今天怎么了?” “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想起了那次我骑着自行车带着你,想炫耀一下车技,结果骑得太快了,摔了下来。”上辈子最大的自责就是这一次,害得她第二天都疼得龇牙。 “有这回事儿吗?我一点儿都不记得了!” “不就是前几年吗?我刚刚学会不久,非要让你看看。二八自行车太高了,那时候我才1米65吧。” “你们这几个娃都不让人省心,那么多事情哪儿能都记得?” 不知道刘连秀是故意不让江奕担心,还是真的只记得儿子的好、不记得儿子的错。江奕一下子就泪崩了。 “妈,我去抽支烟。”虽然从来不会抽烟,但是也只有这个合适的理由了。 “谁让你抽烟了?”刘连秀怎么喊,江奕就是不回来。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过来继续开着车。 “你这个臭小子,什么时候学会抽烟了?” “你不是也抽烟吗?” 一家人除了江奕,其他人都在抽烟,两个jiejie也是。或许是刀耕火种的生活太累了吧。 “妈,你现在是不是有这种心情:当我小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家、四处游荡;可是长大了以后才知道,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家乡。” “你这拽的什么洋文?” “书上写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她继续 小时候觉得无比漫长的路程,长大后开车几分钟就到了。 “二哥,刚子他爹,我是刘连秀啊。江奕他mama。”刘连秀倒是认识这几个老人,每次出来打酱油都能看到,辈分高的还得尊称几句。 看到是刘连秀回来了,众人纷纷张口议论起来了。这两年村里的话题最多的就是她们家了。 “守义家的?好啊好啊。”蹲守的老人还是那几个,只是少了一些老去的。 “好什么好啊,家里面一个动手的都没有,也就剩下两个喘气的,外加两个淘气鬼。”这是没有了后代供差遣、权力降低了,所以感到不忿。 “都在家里也没活干呐?”有个老头感觉这样说不太好。 “家里的地还不都是在那儿闲着呢?” “现在不是都用了手扶拖拉机了吗?等你以后干不动了,还可以用联合收割机,人家油门一踩,还不是比你强多了?” “那也没有咱们一锄头一镰刀地那么精细。要是以后都用了这些收割机,一亩地打的粮食肯定下来,以后那么多人哪儿能养得活?” 江奕知道这些老顽固的想法。他们熟悉的场景被打破了,自己施展能量的环境就丢了:“美利坚那边的农民,一家就能种四五千亩,咱们村这不到五千亩的也就是一个家庭的工作量。以后你们闲下来了可以到处逛逛。” “都不种地了,他们哪儿来的钱去吃饭?” “咱们村出去的都去卖东西了,男的当保安和仓库管理员。江树平两口子现在就是仓库的主管了,一个月好几百,还要你这一年挣个四五百的田地?”有人看出刘连秀的脸色不太好了,赶紧出来打个圆场。 “钱少挣点儿,一家人热热乎乎地多好。唉!” “小奕,你去问问他们家外出的亲戚,要不要回来。他老人家说得也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出去。”刘连秀面不改色地小声向江奕交代了下来。 “守义家的,你可别跟他这个老磨叽一般见识。真要是把他儿子儿媳妇整回来,老磨叽一天都过不下去。光他儿媳妇一天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江奕总算见到了一个明白人:“大哥,你家这孙子孙女现在多大啦?” “一个九岁,一个十二了。” “他这个孙子可是两个个千金呢,超生罚了两千。” 老人也不生气,笑呵呵地就开始抱怨起来了:“现在也不知道都在干嘛,一天到晚抱着书念那些鸟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 “人家那是俄语,你哪儿能听得懂?我家孙子念的日语我就懒得过问,你就别再烦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以后就等着享福吧。” “这些小孩子一个个皮得很呢,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可撵不上他,要是以后长歪了可别怪我。”说到自己的烦心事儿,比刚才的老头也强不到哪儿去。 这话是没法进行下去了。 江奕本来想让刘连秀体会一下被人感激的味道,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却是这么多“城市化”后遗症。 看到刘连秀的脸色不太好,江奕犹豫了一下才问:“咱们要不然就回去吧,农村太脏了一些。” “有什么脏的?你还不是从小在这里长大的?” 好不容易拿到了家里的钥匙,走了进去才发现自己家里已经彻底地荒废了。 直系血缘全部走出去后,只有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