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9章 第一支火枪 (第2/2页)
我们应当齐心协力对抗辽人!” “够了!”赵匡胤拍了拍扶手:“就按照王将军的提议,进攻汉国,大家回去做好作战准备吧,赵掌书留下。” 等众人离去后,赵匡胤走到赵普身前,缓缓道:“王将军提议攻打汉国时,你为何不说话?” “将军,大势已去矣。”赵普长叹一声。 “一点机会都没有吗?”赵匡胤咬牙。 “成功机会不到一成。” “那就够了!”赵匡胤大步离开了营帐。 次日,赵匡胤得到一个消息,昨日晚上,白守义带领着本部兵马离开了长沙城,向东而去。 赵匡胤没有派兵追赶,立即下令,向汉国的永州进军,大军行进到一半,作为后军的曹彬部也消失不见,军队士气变得极为低迷。 然而,赵匡胤将令不改,依然带领着剩余部队向永州进发,两日后,他得知赵普病了。 赵普营帐中,赵匡胤传下命令,营帐百步之内,不得有人。 望着躺在竹床上、憔悴许多的赵普,赵匡胤有感而发:“我们为何会落入如今地步?” “将军,我们太小看吴国了,当初就不该渡江。”赵普说完,微微喘着气。 赵匡胤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开口道:“你觉得我现在该怎么办?” “归降吴国。”赵普凝视着他。 赵匡胤没有说话,目光望着帐帘,陷入了深思。 “将军,您还记得我和您说的关于秦家姐弟的事吗?” “记得,他们在吴国得了势,一个做了贵妃,一个做了元帅。” “您归降之后,可以多多与二人走动,您的志向将来未必没有机会实现。” “你觉得陆原会给我留下机会吗?” “会,此人宽厚更甚于柴荣,而且不善军事,与辽国的战争必将是个长期过程,您只要多立战功,就能获得他的信任。再慢慢掌控军队,静待时机。” 赵匡胤长叹一口气,颔首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 杭州。 陆原一手捏着木制枪柄,一手托着枪身,闭上左眼,右眼通过照门,对准了旁边的蓝柳依。 “你干嘛?”蓝柳依后退了一步。 “放心,里面没子弹。”陆原笑了笑,对手中这支火枪大为满意。 这是工兵院制造出的第一支火枪。 从外形来看,相当于是将一根细长的铁管嵌在长方体木托上,看起来与明朝时期的鸟铳有些相似。 根据陆原画的设计图,由祁广子做出铁制铳管,鲁云儿做出曲形木托。 相比炮管,铳管制造起来要容易多了,但也容易失误。 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炸膛,不合格的火枪对己方的伤害甚至还要超过敌方。 因此陆原对祁广子多次嘱咐,让他不仅要制造出铳管,还要划分出严格的步骤,这样大批量生产时,才能保证质量上过关。 陆原已经在工兵院试射过这把火枪,总体来说效果还不错。 不过与火炮不同,火枪只有大规模装备,才能产生效果,否则还比不上连弩和弓箭。 因此,陆原决定先将这种武器保密,暗中制造,等生产一定数量后再装备到军队之中。 “子弹是什么?”蓝柳依问。 “就类似火炮的铁球,不过要小的多。”陆原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下大小。 蓝柳依看了看枪头的小洞,疑惑道:“射出来的炮弹这样小,还有什么威力?” “没有威力吗?那你想象一下,这种小型火炮打到人身上,会怎么样?”陆原笑问。 “应该和弓箭差不多吧,射准了可以杀人,射偏了就没什么威力。”蓝柳依一本正经的说。 “话虽如此,但火枪相比弓箭有两个优势。”陆原伸出两根手指。 “威力更大?” “这是其中之一,火枪可以轻易击穿轻甲,弓箭却做不到。” 不等蓝柳依问,陆原继续说: “其次,弓箭手训练起来很困难,而且作战时极为消耗体力。但火枪不同,不仅训练容易,作战也省力,更适合持久战。” 蓝柳依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说:“可这东西生产起来比弓箭麻烦多了。” “现在确实是这样。”陆原叹了口气,毕竟现在都是手工生产,也只能继续增加工兵院人手,扩大生产规模了。 打下唐国后,他已经控制了江南大半土地,手中资源丰富,到时候再多建几个生产工厂也是可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