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二章 翻手云,覆手雨 (第2/2页)
现在直接卖盐引就行了。 张延龄笑道:“不是每个人都有人手和人脉去支盐,这市面上的热钱,肯定是哪有赚头往哪走,等回头我把户部盐引已经还上的消息一传出……呵呵。” 徐夫人道:“那时市面上盐价必定又崩了。对了老爷,这两日已有勋贵和官员,在通过牙人转介,从市面上进购盐引,妾身也卖了不少给他们……” “多卖点,最好是让他们把身家都压在这上面。” “老爷不怕盐引价格降了,他们找您的麻烦?” “本老爷就喜欢被人找麻烦。” “……” “这一轮盐引先涨一涨,过个两三天,千秋宴一过,盐引必然又要降,到时再在市面上收一波,为下一轮涨价做准备。” “……” “像我之前说的,现在盐引照道理说,该涨价了,这一轮不过是因为旧引和新引之间的兑换问题,还有陛下让我查徽商,以及我要还户部盐引,带来市场波折。等到八月之后,估计盐引会有一个长期稳定渐涨的态势,你要做好准备。” 徐夫人道:“老爷,要是您这么折腾一番的话,就怕那些勋贵和官员……都不会轻省。” “市场经济嘛,不懂非要入行,非要低买高卖,亏了本那能赖我吗?自己不是庄家非要拿出当庄家的野心,他们不亏我都觉得对不起他们。” “……” 以徐夫人的见地,不由对张延龄佩服到五体投地。 没辙。 谁让张延龄真的把盐引的行当牢牢把在手里?市场涨跌起伏能被他玩到炉火纯青呢? 张延龄道:“市面上盐引价格这般跌宕,下一步就是要提请恢复部分的开中法,但也不是以往的开中法,那应该是我张延龄的开中法,到那时……盐引和茶引或许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先把银子赚到手,至于旁的,走一步看一步。” …… …… 翌日,清晨。 奉天殿。 张延龄当上户部侍郎之后,第一次出现在朝堂上,这次他站在了周经的身后,属于文官行列。 周围全都是人。 即便如此,也架不住全场的人不时往他这边看。 朝堂所议论的重点,仍旧是北方九边重镇的军需问题,涉及到了秋收之后的钱粮调配。 但因为还没入秋,秋收还需要两三个月时间,所议的不过是计划。 “陛下,鞑靼几番叩边,已造成边地牧、农等损失众多,各地屯田多有影响,且部分的粮道破坏严重……北方边塞的城墙修筑也需提上日程……” 工部尚书刘璋的话,让朱祐樘脸色不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刚把九边粮饷的问题差不多解决,又要修长城? 你们要是觉得朝廷有闲钱,可以自行去筹措,别等每次都张张嘴,最后出力的反而是国舅张延龄,他出完力也就罢了,回头你们再去攻击他……烦不烦? 朱祐樘因为内心不爽,都没接茬。 刘璋只能悻悻然退回去。 但他显然不是那种会善罢甘休的,皇帝在朝堂上没同意,回头工部就会提请奏疏,再把此事给整起来,最好地方上也配合一下,说明长城不修的弊端等等,到时朝堂上还会再议,那时估计就要议论出多少钱的问题。 “江赣那边,有宁王的消息吗?”朱祐樘突然问了一句。 在场的大臣全都噤声。 菊潭郡主和仪宾李廷用已被朝廷捉拿,正往京师押送,现在也派人去通知宁王朱觐钧到京师来做解释,但到现在好像还没动静。 徐溥先看了看张延龄,这才走出来道:“尚未有消息,消息一来一回,估计还需数日。” “嗯。” 朱祐樘点了点头,未置可否。 半晌之后,朱祐樘又问道:“建昌伯,你买盐引归还户部的事,可有着落?为何朕听说,市面上盐引价格,提高了不少?” 张延龄作为往常朝堂上的主角,差不多每次到朝堂上,都会引起巨大波澜的明星人物,今日朝会上终于有机会走出来召对。 所有文臣都屏气凝神。 张延龄走过的地方,必然扫过血雨腥风。 “回陛下,臣还在筹措,不过正如陛下所言,市面上盐引价格正在上升,或许是有人知道臣要买盐引归还户部,故意抬高盐引价格,想赚差价。”张延龄带着一脸冷笑,“但陛下放心,市面上官盐的价格并没有大的波动,百姓的民生也未受到影响。” 徐溥等人早就在等着他说话。 徐溥道:“建昌伯,盐引价格上涨,怎会不带动官盐价格上涨?以老夫所知,如今市面上官盐价格也提高了两成有余……” 朱祐樘一听,皱眉道:“是吗?” 显然这说法,跟张延龄所说的不同。 当皇帝的感觉到压力,自然会将压力转嫁到始作俑者张延龄身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