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交通  (第2/2页)
下由白转黑的胡须,轻声感慨,“皇上造的车,的确不一般啊!”    不说其他的,单论速度,汽车就比马车快好几个档次。    “这车有卖吗?”    一些富商看着一辆辆在街上飞奔的汽车,心里痒痒的。    “兄弟,你就别想了,这东西,只有当朝大臣能乘坐。”    “也对,也对。”    这些人不知,再过一段时间,京城就会普及汽车,到时候,大多数人都能拥有汽车。    在此之前,只要李庆说修路,总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甚至,连索尼都劝说李庆,希望李庆暂缓修路计划,以国事为重。    没办法!修路是一个烧钱的项目。    特别是修铁路,更是一个烧钱大户。    当然了,如果李庆‘乾纲独断’,执意要修路,众人也会遵旨,只不过,这样的事情做多了,难免给众臣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现在,众臣有车之后,李庆再提修路之事,众人不在反对。    这里说一件趣事!    李庆特意在索府和皇宫之间修建了一条柏油路,这样一来,大家就体会到柏油路和水泥路之间的区别了。    相比起来,在柏油路上开着更舒服,也更加平稳。    这不,李庆刚刚提出修路的事情,敖拜就出列上奏。    “启奏上皇,老臣门口的路已经破烂不堪,请皇上先修老臣门口的路。”    敖拜刚说完,又有几位老臣出列,上奏皇上。    “皇上,老臣门口的路,也该修了。”    “呵呵!”李庆暗自一笑,心想,‘以前,让你们修路,一个个都说不用修,现在好了,一个个跳出来,都说要修路了。’    李庆听完众臣的奏报,缓缓的说,“列位臣工,你们也知道,朕缺钱啊!”    众臣闻言,暗道,‘缺钱?您还天天喊着要修路?’    众臣明白皇上的意思,立即表态。    “皇上,老臣愿意捐钱修路。”    “皇上,臣愿意捐钱修路。”    “列位臣工有此心思,朕心堪慰。”李庆说了一句,脸色一正,对索尼说,“索尼,修路的事情,着你去办,务必办好。”    “老臣遵旨!”    “说到修路,朕最想修建的仍然是铁路。”    这话一出,众臣再次喧闹起来。    “皇上,不可啊!”    “还请皇上三思!”    “皇上,这种大型工程,过于劳民伤财,请皇上三思。”    “皇上,隋朝二世而亡,请皇上以史为鉴。”    李庆听到众臣的喧闹声,一阵头疼,每次说到修铁路的事情,众臣就会跳出来反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些朝臣都学过现代知识,知道修铁路要花多少钱。    “住嘴!”    李庆怒喝一声。    顿时,整个大殿安静下来,针落可闻。    众臣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议事的时候,众臣敢争吵,也敢提出反对的声音。    当皇上做决断的时候,众臣就不敢提出异议了。    李庆扫了在场的朝臣一眼,淡淡的道,“朕意已决,无需多议!”    李庆说到这里,对旁边的太监说,“宣旨吧!”    “是!”    众臣听到太监宣旨,只能默默的接受。    索尼暗道,‘皇上,终究太年轻,行事过于冒进了。’    李庆宣完旨意,又让太监宣布退朝。    众臣离开大殿后,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谈论着刚才之事。    “哎,这修铁路,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    “修铁路,就是一个烧钱的项目。”    “修铁路,比修大运河更加劳民伤财。”    “这铁路,修好之后,还需要维护,后期的维护费用,又需要大把的银子。”    “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    “皇上什么都好,就是太年轻,过于冒进。”    “是啊,是啊!”    “不说了,不说了。”    在这个时代,众臣不敢过多的议论皇上。    李庆回到坤宁宫之后,轻轻一叹,说,“赫舍里,这些朝臣,也不傻啊,他们怎么就不懂朕的心思呢?”    “唔!”赫舍里沉默了片刻,出声安慰皇上。,“皇上,他们的眼界,哪里比得上皇上啊!”    “赫舍里,路是一定要修的,路是整个国家的大动脉,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朕都要把他修通。”    “皇上圣明!”    “哎!”李庆轻轻一叹,又想到史书上对隋炀帝的评价,他暗道,‘千百年之后,不知道后世之人会如何评价朕。’    当时,隋炀帝说要修大运河的时候,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反对,与现在的情况何其相似?    当然,李庆也明白大臣的心思,钱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国力不昌盛。    天下刚刚平定,百姓们刚刚恢复生产。    奈何,各地灾害连连,流民四起。    在这个时候,真的不宜修建大型工程。    可是,李庆着急啊!    无论是高速路,还是铁路,越早修建,对国家就越有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