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尾声(一) (第1/1页)
“你可真是恶劣,让他安心去不好吗,偏偏说什么天下大乱,闹得人家死不瞑目。” cao纵鬼侍将李儒的头颅砍下,司马懿斜了一眼贾诩,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 “对于李儒那样的顶级谋士而言,不清不楚地死去,才是真正的侮辱啊。” 面对司马懿,贾诩的表情就没有那么恭敬了。 “鬼知道。” 司马懿撇了撇嘴,他可不信贾诩的回答,贾诩跟着笑笑,也没有跟司马懿计较什么。 两人都是聪明人,也都没打算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太多,合作总算是顺利完成了,按照约定,贾诩将会继承李儒西凉军大军师的职务,而司马懿,则获得李儒的rou身。 司马懿修炼的功法叫九骨,顾名思义,就是九颗骷髅。他不需要修炼,只用收集九颗符合要求的骷髅,实力便会得到精进。 算上李儒,他已经有三骨了,第一骨是他司马家的先祖西汉殷王,第二骨则是汉光武帝刘秀,第三骨,便是眼前的这个李儒了。 李儒那被割下的头颅在司马懿手中紫光的照耀下皮rou迅速腐朽,而另一边,李儒那无首的rou身,则正被饕餮大口大口地吞噬着——这则是司马懿跟饕餮约定好的。 “这人以洛阳数万民众为祭,落得个不得全尸的下场,也算是报应了。” 贾诩继续评价着李儒,似乎还打算往自己脸上贴金。 司马懿一脸不可置否的表情,撇了撇嘴道。 “你可没资格评价李儒,你日后……” “别说!” 贾诩赶忙打断司马懿的话,他脸上罕见地出现了一丝愠色。 “我可不想知道那么多!所谓的天机你自己留着就好,我只用知道你我二人可以合作就行了。” “……” 话被堵在嗓子眼的感觉有点难受,司马懿翻了个白眼,撇了撇嘴。 “没意思。” “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呢,你年纪小,不懂。” …… 城南的不知名庭院内,于吉正毫无师长气度地呼呼大睡着,他身边是一堆被喝空的酒壶,而周平,则在坐在门槛上,撑着下巴望着眼前那浓到化不开的紫雾。 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不该说的于吉也没有向他透露分毫,很多疑惑被解开,但更多的疑惑却被引了出来。 自己还是太弱了啊。 就像现在,明明主公被困在敌阵中不知吉凶,可自己却只能坐在这里发呆,唯一的希望却要寄托到一个很有可能跟自己对着干的司马懿身上。 要是能有什么灌顶的法子就好了。 周平看了眼正呼呼大睡的于吉,那鼾声简直都快赶上拖拉机发动机了。 似乎是察觉到了周平的目光,就在周平看向于吉的瞬间,那于吉的鼾声突然止住,却是一睁眼,晃悠悠地坐了起来。 这就是高人的警觉吗,自己就这么看一眼竟然把他看醒了?! “什么事?” 对于周平打扰自己的清梦,于吉似乎并不生气。 “呃……” 周平的目光闪动,最后还是结巴着开口道。 “那个,师父,咱们门派……有没有什么灌顶的法子?” “灌顶?” 于吉有些疑惑地皱起眉头,似乎不知道周平在说些什么? “就那个,你把手往我脑袋上‘啪’这么一放,然后功力就从你身体里‘嗡——’就到我身体里那种的,修真小说都有的那种。” 周平赶忙解释道,一边解释手上还一边做着动作。 看着周平的动作,于吉眉头皱起又舒展,最后脸上反倒有些恍然大悟的意思。 “诶,你这么说的话,好像确实有这么个法子诶!” “啥?!” 周平一愣,这是要给自己开外挂了吗?! “不过不是强的传弱的,而是强的吸弱的。” 紧接着,于吉直接一盆冷水泼了下去。 这不就是吸星大法嘛! “得,我还是老老实实修炼吧。” 周平叹了口气。修炼《太平要术》的除了那个已故的大师兄张角,就只剩下他和于吉了,这法子根本没法用啊。 “怎么灰心了,这招不好吗?” 于吉有些疑惑地问道,他有点不理解周平为什么突然这么沮丧。 “好?不是说只能强的吸弱的吗?” “对啊,你可以去吸别人啊。” “啥意思?” 和周平对视了一会,于吉突然反应过来,他一拍脑门,像是反应过来了什么。 “对哦,这事你不知道的。” “到底啥意思啊!” 周平有些急了,这老头一直在跟自己打哑谜,什么这个那个的! “你那个大师兄,你知道吧?” 周平默默点头,他倒要看看着老头有什么下文。 “他曾有一个计划,就是让手下的所有人都成为军师谋士,为此,他创立了以《太平要术》为经典的太平道教;最后虽然成为军师谋士的人不过寥寥,但每个太平道信众,都已熟读了我这《太平要术》。” “所以说,我可以去找那些黄巾残党?!” 周平满脸的惊喜,他从没想过还有这么一回事。 “自然不是。” 于吉晃了晃手指,否决了周平的想法。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割据一方的残党,自然不是你这二重修为能对付的,我要你找的,是那些太平道信众。” “信众?” “他们由于资质问题没有成为军师谋士,但体内多少还是养了一些真气的,那些真气,自然可以为你所用。” 顿了顿,于吉继续道。 “而且,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善事:真气是一种极其精纯的能量,不懂得cao纵真气的人体内有了真气,这些精纯的能量便会在无形之中侵蚀他们的身体,你把那些真气吸走,却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双赢之法。” “那这么说,我该去哪里找这些信众呢?” 周平越听越觉得于吉说得靠谱,他赶忙追问道。 “关中。” 此时于吉的脸上终于有些传道授业的样子了,他继续解释道。 “太平道教当初传播极广,关中也不例外,而且关中的信众并未参加黄巾起义,幸存信众众多,正是你大展身手的地方。” “那……” “若是你真要去关中,便要快一点了,过两年董卓一死,李傕郭汜乱政,长安关中十室九空,你可就没机会了。” 于吉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那皇叔怎么办?” “你们有缘,总会相逢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