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3 机缘说来就来 (第1/2页)
见了杨九安后,沈亦泽的心就定下来了。 既是安定,也是确定。 他喜欢她,是真的喜欢,心跳骗不了人。 收了心,就该上进了。 再奋斗半年,少说也能有半个亿的存款,半年后再全心全意全力地追她。 追女孩没有捷径,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全力以赴。 至于全力有多大力,能否出奇迹,那就看这半年的机缘了。 他没想到的是,2021的第一个机缘,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3月29日下午3点,亿达影视传媒与悦读集团签署,以33.17亿元的对价将其持有的华影集团27.64%的股份出售。 本次交易后,悦读集团取代亿达影视传媒成为华影集团第一大股东。 3月31日上午10点,悦读集团以四千万的价格将旗下50本头部作品的影视版权打包卖给华影。 编剧部全体炸裂。 “王主编,听说咱们编剧部以后要成改编部了,就靠改编这些网络过活,是真的吗?” “王主编,听说悦读想派那群写网络的文盲来管理咱们编剧部,是真的吗?” “王主编,……” 会议室里,大家七嘴八舌,吵嚷不休。 沈亦泽却很安静,他翻看着新闻,陷入思考。 他对网文圈并不了解,但也知道头部作品的IP价值绝非小可,50部才卖4000万,平均一本还不到100万,这个价格绝对低了! 转念一想,便即理解。 现在网剧还没起来,网络影视化远远没成气候,尤其是男频的,动画化的都少得可怜,更别说影视化了,自然也就不存在IP的说法。 在IP的风口来临之前,影视版权并不值钱,也没几个作者重视,大刘的和天下霸唱的便是最好的例证。 这个世界的文娱生态和版权意识已经算不错了,至少悦读还给出了单本80万的高价,比10万可多出了足足7倍呢! 但也够损了。 现在风口即将来临,再过个几年,不,以的质量,不会亚于当年对网剧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只需要一两年,这些头部作品的IP价值就会翻上好几番! 卡在这个时间点,先购入华影的股份,再将版权打包出售,一来可以薅作者的羊毛,二来可以凭借这些大热作品的人气快速占领网剧市场。 悦读背靠腾飞,说到底是腾飞在暗中cao作。 而且从股份转让和版权出售的时机来看,腾飞很可能早就在着手布局了,只等优视把最硬的骨头一啃,吸引到市场和广告主的目光,立马亮牌把你打死。 手握资金、版权和渠道的腾飞有着绝对的后发制人的把握。 沈亦泽抓抓脸,莫名心疼李维。 李维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抓这个项目抓了两年,好不容易出了成绩,有了流量,这倒好,腾飞反手就把的其中一个出品方给收购了。 打不过你我还买不了你吗? 李维还想买他的剧本,现在彻底没戏,至少在他离职之前都不可能。 这样也好,本来沈亦泽也不打算直接卖剧本,正好给了他一个推脱的理由。 他写出来的剧本大纲本就不多,悬疑类型的就三部,是其中最完整也是最火的一部,条件允许的话他更希望由自己来当这个出品方。 “咚咚咚!” 都市组主编王帆重重敲了敲桌子,示意众人安静。 等喧闹之声小一些,他才说:“大家别急,顾首席正在和上面交涉,相信很快会有个结果的。” …… 华影集团董事长林肃的办公室。 林肃、顾舒和主管古代戏的孔友谅各坐一个沙发。 秘书端上泡好的茶一人斟了一杯,然后悄无声息地推了出去,轻轻将门带上。 林肃淡笑道:“我知道二位一定会来找我,因此今天哪儿也没去,特意在此等候。” 顾、孔二人对视一眼,孔友谅说:“顾编,你来说吧。” 顾舒点点头,径直道:“林董,既然你知道我们会来找你,那你也应该猜得到,我们想问什么吧?” 面对顾舒咄咄的目光,林肃面不改色,坦诚说:“没错,公司的战略有所调整,接下来的两年会把重心放在新媒体上,换言之,之后的两年,原创项目会减少,改编项目会增多。” 顾舒微微蹙眉:“就算重心转移到新媒体上,那也可以由原创主导,部里不少成名编剧,你让他们做改编,还是改编网络,他们不会同意的。” 林肃端起茶杯嘬一小口,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平静地问:“你知不知道一个50集的原创剧本,它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他顿了顿,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一千万!” “而一部网络的影视版权还不到100万,加上改编费不会超过500万,集数少说也是50集起步。更别说人家还自带人气。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原创和改编哪个能更高效更经济地占据市场,不是一目了然吗?” 顾舒不以为然:“你把改编想得太容易了。一部网络的字数通常在200万以上,光是通读一遍,就要花费大量精力,更何况改编?” “谁让你们通读了?拿多少钱,办多少事,改编费高的就好好改改,钱不到位的,看个目录,随便改改就可以了。网剧嘛,观众的要求不会太高,不必以上星的标准苛求自己。” 这话听着很刺耳,顾舒心里不悦,不着痕迹地反驳道:“拿多少钱,办多少事,这是生意人的想法。编剧的想法是,只要接了活,不管钱多钱少,至少要对得起手里的这杆笔。” 一直沉默的孔友谅出言附和:“我同意顾编的看法。对公司来说,改编的成本低、风险小,但对编剧而言,正恰恰相反。改得好,观众会归功于原着,改得烂,编剧就要出来背锅。” “更何况,网络篇幅长,质量参差不齐,改编难度本来就大,想改出彩更是难上加难。哪怕改编费再高,说实话,我是肯定不接的!” 在编剧这行,孔友谅是出了名的“刺头”,在微博上喷资本恶臭、喷流量圈钱、喷粉丝脑残、喷观众欣赏水平低下……面对看不惯的事,他的态度一向强硬,哪怕坐他对面的人是华影董事长,他也毫不避讳地表明立场。 林肃自然是了解他的,不以为意地笑笑:“二位是业内翘楚,自然看不上这些改编的项目。但编剧部那么多助理、初编和中编,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他们未必不想要这个机会。” “二位担心会自砸招牌,可以不署名嘛!这样一来,既把机会让给了新人,留下个提携后辈的好名声,又能分一笔改编费,何乐不为?” 从个人利益出发,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顾、孔二人却相视苦笑,心知双方的出发点和思考方式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