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新罗(求订阅) (第1/2页)
酒楼中。 李鸿儒找了一处方桌坐下,又勾了勾手指,对着店小二指了指桌子。 他这番哑语较为通用。 “好咧,有位读书的大爷要二两烧酒,两个馒头,四两瘦rou!” 店小二拖长的声音顿时在酒楼中响起。 相较于此前用土语的吆喝,店小二说话中大半词汇都是使用了极为蹩脚的唐语。 这种怪异的腔调又引得一些人注目而来,也伴随着小二的得意洋洋。 酒楼的一楼是贩夫走卒聚集之处,不乏一些人喝酒,也有人捧着馒头啃。 待得到了二楼则是一些配着刀剑的汉子,又有两个穿着蓝袍的读书人小酌。 “书没读多少,派头倒是十足!” 在哪儿都不乏文人相轻,见得李鸿儒这种一声不出就上菜的模样,两个蓝袍读书人有着低声的议论。 相较于店小二,这两个蓝袍读书人发音水准高很多。 虽然听上去不乏外国人的腔调,李鸿儒至少已经能轻松听懂。 在这处城市中,似乎说唐语的水准高就能高人一等。 这种情况大都出现在大唐的一些藩国中。 作为被大唐征服的藩国,藩国向往宗主国是极为正常的事。 即便是大唐人最普通的语言能力,也被藩国人趋之若鹜。 若是谁能说一口流利的唐语,这绝对是很多藩国人羡慕的事情。 李鸿儒脑袋中转念,随即已经明白了过来。 “两位仁兄!” 李鸿儒裂开一嘴的白牙,如同咬文嚼字一般发声。 他的声音让两个蓝袍读书人一愣。 “我在家中读书甚久,但对功名之事不解,想询问两位仁兄如何去考取功名!” 读书人的事只有那么一点事。 若不谈书谈女人,便只能谈功名利禄。 李鸿儒话语字正腔圆,一时让两个蓝袍读书人将此前的心思齐齐压了下去。 “见过仁兄,鄙人金大宝!” “见过仁兄,鄙人钟向国!” “我等正在金城考取功名,准备去位和府拜访,若仁兄不清楚位和府的方位,可以随我们过去!” 见得李鸿儒起身行礼询问,两个蓝袍读书人连连起身,有模有样学了礼仪,这才各有吐出自己姓名,又不乏吐出考取功名相关。 “金城?” 饶李鸿儒四处奔波,他也难知各国城市名。 但很显然,这必然是属于大唐某个藩国。 李鸿儒脑海中有数个名字,一时又难于确定。 毕竟这些国度虽然名义上臣服于大唐,但不乏相互竞争,甚至于彼此开战也是常事。 譬如吐蕃国和吐浑国就打得死去活来,至今尚未平息。 李鸿儒也不欲直接定性国名,免得引发问题,待得多交流了数句,他才从金大宝的口中套出了‘我们新罗国’的话语。 这是李鸿儒了解甚少的国度,他也只是在通向扶馀国时路过新罗国边疆,少有对这片国度的了解。 心中大致方位定下来,李鸿儒只觉放心了不少。 若是辨认清楚方向,只需沿着这片被大海包围的狭长地域穿梭通行到百济国,而后沿着百济国向南,李鸿儒就能进入到大唐。 “百济与我们新罗连年征战纠缠不休,真德女王欲派伊飡大人去大唐求助,此时在金城求贤,仁兄的大唐语如此之好,定然是我们新罗的重才,可以取得大功名!” “说得极是,还不知仁兄大名?” 金大宝和钟向国是读书人,知晓的事情远较一般百姓要多。 甚至这两人开口时,那群背着刀剑的汉子有着极为认真的倾听。 这让只摸清楚大致方位的李鸿儒颇有兴趣。 想去大唐就必然有去大唐的路线图,相较李鸿儒飞纵时偏离方向的可能,一副地图的正确指引帮助显然是极大。 他随口报了一个假名,又与金大钟和钟向国一阵热聊。 只是这两个读书人知晓的事情大多是涉及新罗国,对海外和大唐则少有了解。 李鸿儒探听了好一会儿,见得金大宝和钟向国进食完毕,这才跟着两人欣然前往。 他在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