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零五章 庙会(求订阅) (第1/2页)
道家的中元节、释家的盂兰盆节、儒家的祭祖节都是在同一天。 每年七月十五都有着祭拜。 黄水县也不例外。 但除了祭拜自家先祖,黄水县亦是祭拜黄水河神,寻求护佑风调雨顺。 七月是收割的季节,若是遭遇连绵雨水,以食为天的普通人会难于收割,更是无法将稻谷晾干,会造成重大损失。 在黄水县不乏诸多黄水河传闻。 这条河平常极为清澈,一旦有连绵雨水,便会隐隐发黄,而后到黄泥水不断,恶浪滔天。 这也慢慢形成了各种祭拜黄水河神的活动。 谭政是儒家派系,愿意祭祖,但他不愿意搞什么祭拜黄水河神的庙会。 甚至于他脑海中还不乏想向黄水县人普及一定的知识教育。 拜神不如拜己,什么黄水河神不存在,风调雨顺更是靠气候,与河神没半毛钱关系。 这就是一条普通的河,压根没什么水神龙王,也不会有擅长cao控风雨术法的大妖神来护佑普通人。 大伙儿都忙着搞自己的生活,哪里会费心费力调水降雨引洪水。 谭政觉得一些特例和孤例不应该以讹传讹,加以各种神化和渲染,弄成现在这副模样。 “说的没错”李鸿儒点头笑道:“但他们喜欢喜庆一点就喜庆一点,搞搞庙会活动也无妨。” “大人,这……”谭政迟疑道。 “只要不影响收割庄稼,不丢个闺女到河里去侍奉水神就行,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一定不同,咱们可以适当尊重当地的风俗!” 李鸿儒提及了标准。 他这个标准的底限很低,让谭政连声称庙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是一些舞龙舞狮助兴的活动,又有剪彩纸,也不乏庙会时一些小活动,又有各种小商贩趁着人多做些买卖。 李鸿儒觉得这很好。 适当的举办庙会甚至还能促进经济的运转。 只要不发展成百济国那些愚昧村民祭河神的模样,一切就并无什么问题。 他说上数句,顿时让谭政连呼英明,又有没弄清楚问题的郝建和衙役们也大呼英明。 庙会可以继续举行,县衙班子也会照常到场捧个场。 与往年一样,什么事都没做改变。 虽然不知道哪里英明,但跟着一起喊大人英明不会错。 黄水县的上任显得波澜不惊。 黄水县令调任时悄无声息,李鸿儒上任时也没搞什么特殊。 对普通人而言,这县衙中坐着哪位老爷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 李鸿儒亦是在这黄水县衙中安稳了下来。 白日翻翻书琢磨,完善,又练练武技和术法,晚上照常入睡。 李鸿儒进了县衙,只觉这儿住着和家里没区别。 十天半月也不见有人来告状,该收的税收亦是能按时上缴,防水患固堤等民生事情按常例cao作,黄水县事情不多。 当然,他还有谭政这个较为得力的助手,即便出现了一些小事情也不需要去cao心。 作为上位者,知人善用,放心用人都是学问。 李鸿儒少有成为某个部门的主管者,更多是作为辅助者。 但他见过的长官比较多。 除了侯君集打仗时喜欢先将诸事融入心中计算,做到诸事了无遗漏,其他上司无一不是极为擅长用人。 能交予下属完成的任务,上司坚决不会插手。 一来是上司的时间有限,事事插手会累死。 二来则是不断交托事情出去,麾下的成长会极快,培养成功后的效率会非常高。 他出道时就没少被徐茂功当牛当马的用,累到苦不堪言,感觉徐茂功缺不了自己。 但李鸿儒如今回头时,只觉自己当年那些事情只是很正常的事情,若是没有他李鸿儒去做,也会有另外的人顶替。 从他的视角出发,他就是一切事件的中心,但从徐茂功的视角出发,他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辅助者。 缺乏了他,徐茂功在并州照样是大都督,能稳镇一方。 诸多事情仅此而已。 当坐到一方小区域顶级长官的位置上,李鸿儒回首时亦是有着一定的觉察。 人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感觉世界缺了自己不会运转。 但实际上,相对于庞大的世界,甚至于大唐,又或到黄水县这一方之地,即便是少了他这个县令也会正常运转。 他来黄水县之前是如此,他来黄水县之后也是如此。 日子在平淡中度过,七月十五姗姗来迟。 李鸿儒穿上朝廷赐予的大红官袍,带上官帽,带着县衙的草头班子,坐进了轿子。 轿子是一种靠人力抬杠行进的交通工具。 在李鸿儒眼中是如此,轿子是一种反人类交通工具。 想要抬人,就得先将上百斤的木头轿子先抬起来,费人又费力。 坐在狭小的轿厢中,李鸿儒觉得还不如自己踏两步。 但轿子代表着县衙的官威,百姓认轿不认人。 四抬大轿出行,又有县衙特有的铜锣敲响,一时间街道行人避让,又有大人和小孩不时大呼‘快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