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章 脱身 (第1/2页)
吐浑有十二位名王,有异性者被封王,也有皇族后代传承的正统名王。 宁王觉得只有一些人死了,他的重要性才能凸显出来。 一时间,他对吐浑胜利与否没了什么心思,甚至于他内心还有些渴望大唐能进军得更远一些。 “我不能死,只有你们死了,我才有一些可能!” 大唐地域庞大,但人口有限,难于不断对外拓展。 曾经的汗国区域就是最好的证明,大片的土地压根没去侵占,不乏一些曾经的汗国人在其中游牧。 大唐难于掌控额外的区域,更无须说掌控吐浑国。 即便吐浑国战败,也会依旧成国。 宁王并不掩饰自己的心思。 在王庭诸多人的眼中,他就是亲东土的派系,想否认都没人相信。 若诸王存在,他难有多少可能。 但若诸王在大战中陨落,他无疑会重新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宁王一时沉闷尽去,满脸都是愉悦。 “我还能熬!” 前前后后熬了近四十年,宁王不在乎再多熬几年。 他确实在绝望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但凡大唐的军队打得凶猛一些,爆发力再强大一些,属于他的机会也就可能涌现出来。 “也不知大唐人的军团较之大隋怎么样?” 宁王想了一会,又对着后方招手叫李鸿儒前去做询问。 “大唐精兵悍将足有百万之数,不过咱们有龙种马军团,压根不用怕他们!” 李鸿儒在提及大唐军马时,又不忘吹捧吐浑的特色军团。 “人数就是大唐人最大的优势啊!” 宁王长吁了一口气。 在这年代,人数便代表着军队的实力,也代表着发展的潜力。 国度能养活庞大的人口,具备快速繁衍的能力,就有不断续接战争的能力。 即便东土之地战争连连,也能承受住损伤。 但吐浑国没这种能力,一旦龙种马军团丧失,便难有什么可能快速恢复。 吐浑国具备一搏之力,但并不具备后续恢复的可能。 庞大的军队和战斗力让王庭迷了眼,宁王也难改变这种现状。 他此时选择了稳坐钓鱼台看戏。 他能熬到慕容世允离世,也能熬到天柱王年老体衰可能失势的那一天,更是在等待诸多名王在战争中陨落。 浮屠刀法修行入了门槛,他也想慢慢潜伏于其中,只待寻到良时,便显出锋芒。 “去库山!” 宁王说的库山便是海心山附近之处的大山。 李鸿儒当初行进时难于看到一人,四周荒凉无比。 往那边行进非常顺路。 他跟随在队伍中,亦是低声与李旦和王梨说着话。 只要等到合适的时刻,他们就能合理的丧生在野外,进而完成脱身。 此时没在星宿川,这种cao作并不难,只要找个晚上守夜巡逻的时刻就能安然走人。 这让李鸿儒感慨宁王真是一个好人,便是他想回大唐时还要送一程。 跟随宁王近半年,季节已经从冬季迈入了夏季。 此时的高山峻岭之间有着葱葱郁郁,肥美的水草茂盛生长。 在吐浑国,诸多地方都是天然的草场,可以供给放牧。 大唐地域适合养人,但吐浑与汗国等国度尤为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这些国度人少,但骑马纵马的能耐不凡,军士勇猛善战,极具进攻性。 疆域的不同,让国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迥异。 李鸿儒觉得大唐更为擅长守成,在开拓侵略上则要远逊色于这些国度。 他跟随着宁王,又渐渐靠近海心山区域。 待得宁王转向,一众人马已经朝着一条岔道行向了另外一处山脉之地。 “殿下被人排挤,常年只能负责一些琐事,祭拜圣山便是其中一桩”拓跋夸低声道:“殿下顺道在库山偏僻处修了一个庄园,心情烦闷时就去住上一阵。” 队伍之中,也就李鸿儒等人没去过庄园。 拓跋夸对着李鸿儒吹着牛皮。 自从接到紧急军训,拓跋夸感觉宁王多了一些开朗,又似乎在等待什么。 这让队伍中气氛不再压抑,他也能吹点牛皮活跃一番气氛。 众人沿路行进,又转入小道,待得半小时后,李鸿儒已经见得了掩映在山林中的房舍。 这片房舍并不大,只是十余间房舍,具备了一些住舍的基本条件。 想来宁王不常住,只是当成了闲暇时的走动之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