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三章 踏入天梯的敲门砖 (第2/2页)
带来诸多妙用。 “元神品阶越高,对诸多道理就会越通透,一些术法看去便能理解,学起来轻松”刘仁景道:“只有认真奠基,不断钻研向上,才是元神修行的正确方式,你需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李鸿儒具备的太吾就是磨刀石,他不在乎修行的快慢,但李鸿儒确实头疼修行书籍种类的繁多。 尤其是皇家藏书阁,即便刘仁景也难于给他作弊。 通过刘仁景的介绍,这些书籍下方都有简介供给参考。 选定一册就会形成标记,再难选择其他书籍。 只要肚子耐得住饿,藏书阁并不介意停留的时间。 李鸿儒入藏书阁时,还见得了一个将军模样的官员在那捧书苦苦思索。 “这属于万经之首……” 刘仁景伸手,开始对着一册册儒家经典做着介绍。 作为前辈,他当然是很希望李鸿儒能走正确的道路。 在梅竹松菊兰五友中,他的实力最强,甚至于在朝廷中都排得上席位。 这便是彼此选择的差异。 五人几乎同时起步,但修炼水准有着高下。 刘仁景手段较之另外四人要少,但他元神修为是最高的,最终才能掌控宗正寺,司职于管控释家和道家。 如今职位虽然不在,但无法否认他曾经的辉煌。 “福畴兄就是心思过多放在了南明丁火的术法上,才落到元神品阶难于进步。” 刘仁景评判着王福畴时,也吐出了自己的元神水准。 七品。 文人与武者并无太多差异,七品的元神足以在朝廷中占据重要席位。 而王福畴的元神只是三品。 术法的精妙水准难以弥补元神的差异。 刘仁景七品元神,即便是释放半桶水的术法,威能也较之王福畴要强。 这是品阶的压制。 刘仁景希望李鸿儒不要走了王福畴的老路,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顺着刘仁景的介绍,李鸿儒还看到了诸多武经总要,兵法总纲书籍。 文武分科,也便有了各自学习内容的不同。 “每个武者身体素质不同,身体的上限也不同,若是到了极限,依旧需要回来钻研各种典籍!” 见得李鸿儒对武者的书籍也有兴趣,刘仁景还略点评了一番。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他点评时,也略微提及了一些武者修行的劣势。 登堂入室晋入顶峰的武者无一不是文韬武略,具备各种知识。 只有江湖上打打杀杀的高手才一辈子专修武道,靠着一些奇缘才可能迈入顶峰。 “或文修,或文武皆修,任何修行,文一定不能缺!” 刘仁景教导了好一会,见得李鸿儒连连点头,心下颇为满意。 “陛下让我修行一番,那书籍存在哪儿呢?” 他伸手跟随刘仁景行走时,总算摸到了那册双头四臂之术,练功房提示可以进行研读的信息传来,也让李鸿儒暂时放了心。 他此行的目的便是来探探底,看看书籍对练功房的需求。 见得能过关,他也放心了数分。 至于刘仁景提及的诸多重要典籍,李鸿儒也很上心。 “陛下让你练箭术?” 刘仁景一时有些懵。 唐皇的眼光自然较之他更好,没可能推荐什么不靠谱的绝学。 何况这还是李唐皇室的箭术。 若是没有允许,冒然偷学是要被砍头的。 李鸿儒不会撒谎。 唐皇如此推荐,显然是圣恩厚重。 但李鸿儒一介文人修什么箭术。 从文人的思维中走出来,刘仁景也第一次真正的打量着李鸿儒。 “难道你是个练箭术的小奇才?”刘仁景问道。 “我还没摸过弓呢!” 李鸿儒悻悻的说了一句,顿时让刘仁景怀疑人生。 他第一次感觉唐皇不靠谱,连小孩子也要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