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静坐与睡眠(下) (第1/2页)
静坐的独特非不动,而在于,参与了-时--间。 抽一根烟,大约2分钟,能用十分钟抽完么?不能!燃烧的烟如同时间的流逝。读一首诗,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大约要20秒钟,你试试放慢用2分钟读完,注意,这2分钟就是心无旁骛读诗,要是用10分钟?半小时?1小时?这样磨洋工是不是很难? 这是体验“定”的状态,找到身体内恒定的节奏,在任何时候加以保持。 打坐时,坐下、起来只需要2秒就可以完成,入静至少要坐半小时以上才有机会,你能克制,完成的焦虑么?,特别是抵触一件事时,完不成的抑郁悄然入侵。 当欲念横生,情志不畅,头脑中缘起缘灭,自然六神无主,莫名烦躁,不安全呀,局面失控,这时能如何? 元神不安,可以收缩安全领域。从远处将思维收拢,收拢视野,回到自身,目似垂帘,观榻前卧牛之地,再视鼻端白,最后闭目意守祖窍,可以收心,眼乃心之苗。这样在眼前形成一个微控的安全领域,从而安抚元神,不再坐立不安。 关闭六识,自然六欲不生。但意识逐渐活跃,可观想净瓶中泥浆水的自然澄净的过程,烦躁内心,如同一瓶泥浆水,唯有澄以净之。气沉丹田,虚其心、实其腹。 意守祖窍,双目中间的位置,可以定身;意守檀中,双乳中间的位置,可以定心;意守丹田,脐下三寸的位置,可以定神。 但这都是,有为有作,只是帮助你能坐下来,再进一步,是要无为,达到坐忘,将“我”抽离出来。 意守,守的主体是我,练再好也是守尸鬼,要若即若离,成为神守,实现无我。 时间,仿佛不存在!人创造出时间概念,是为了表现一切空间的变化。人是三维空间的时间旅行者,世界是无限个变化的平行世界叠加而成。人生就象是厚厚一叠稿纸,每一张纸如果是一篇日记,这一张纸又是由每一秒的世界叠加而成,而每一秒又是由微妙叠加而成......,过去的世界消失了么?人类的录像可以回溯,雕虫小技而已,上帝的手段恐怕突破了时空。 时间只是一种感觉,意识和身体也只存在于当下,以粒子级别波动变化,入微,打坐中才能忘时。 因为我们要入静,然后入定。定! 犹如中了定身法,时间?被遗忘。 当下,是所有的变化汇聚的无我。 当下,不做任何改变,也不求改善的完成感,一切如如不动,节奏恒定。 物质是空的,空间真实么?还要悟空啊! 最后才能入境,道境是神仙境界,凡人往往只有0.1秒的机缘。 所有你知道的法门,元神领悟了,就全忘掉吧,免得杂念纷纷。 在静坐中,自成天地,隔离一切烦恼伤痛。 静坐只是一种状态,因为没有更好的词汇可以表达。静非不动,动中有静,在剧烈运动中也有静坐。儿童欢闹也是静坐,成人打坐是为找回这种状态,因为已失去很久,久到快要忘记。 打坐,松中求静,静中求定,定中求道。 “求”是不恰当的,可是也不好作别的表达,人一想入静,就反而入不了静了,入静可遇不可求,当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情况下会忘掉时间和自我,刻意总是落了下乘。 动有极限,比如百米速度是15秒,拼命跑就能达到个人动的极限。 静也有极限,对应的是个人的15个小境界,怎么能突破? 人类跑百米的记录,8.9秒;而圣人静坐的记录,叫虚极静笃。 静和动的区分只是身心的表象,动静的修炼完全可以统一,天空飘来五个字:定、观、随、入、化。 佛道儒都提倡打坐,岂是偶然?打坐是一个极富个人体验的事情,勉强不得,修炼并不等同于静坐。对于内气和经络,见仁见智。如果你长时间专注于意守,感知到发热,觉得来了气感。或者有更专注,能感知到经络,乃至结金丹,养元婴,也未可知。但是当代的大师一个一个坠落神坛,就存疑吧。 我宁愿把静坐视为坐桩,盘膝而坐是人体最稳固的姿态,尤其是富有仪式感。体力不济,躺卧比盘坐更为放松,但很容易就睡过去,还是精神点好,能加深体悟。打坐时脖子、腰和背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