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0章:贾诩和于禁的交谈 (第2/2页)
过东侧的襄安县失守了,被曹洪和曹仁攻破,驻守那里的隋军溃逃。 而后,曹仁和曹洪留兵驻守后,再次朝着庐江县攻去,准备前后夹击。 一旦前后夹击,本就摇摇欲坠的庐江县必会被攻破。 就在杨林和杨素准备撤军,舍弃庐江县的时候,却突然收到飞鸽传书,张允的十万大军竟然败了! 并且来护儿率领水军攻来,准备切断魏军的后路。 当看到这个捷报时,杨林和杨素还是一副不相信的表情,再三确认,才知道是真的! 而且这一切的功劳,竟然是明王殿下! 这给了隋军极大鼓舞,不在畏惧魏军的攻城,相反,开始集结兵马,准备反击。 与此同时,张辽、徐晃、曹洪、曹仁四将也收到了张允兵败的消息,如遭雷击,这让他们刚刚拿下襄安县的喜悦荡然无存。 更恐慌的还是回去的路一旦被断,那么他们将无路可走。 四人商量后,立即封锁了消息,继续攻打庐江县。 没等几日,鹰隼送来密信,曹cao不允许他们撤军,继续攻城,所以四人只能瞒着麾下将士,继续进攻。 而这几天的时间,已经让大隋其他地方的援军源源不断地赶来。 而后,杨林命人散布了魏军水军大败的消息,搞得魏军将士人心惶惶,而后杨林率兵主动出击。 双方进行了正面交锋。 ...... 杨霜没有向朝廷汇报捷报,但来护儿汇报了。 当捷报传给京都,京都上下一片哗然。 隋皇也是目瞪口呆,直接打断了议事,仔细阅读捷报上的内容。 捷报是来护儿亲自所写,他不敢居功,而是把整件事如实禀告给了隋皇。 当隋皇看完后,目瞪口呆。 “明王发明了一种叫做火药的东西,炸毁了魏军两百艘楼船,一举奠定了战斗的胜利?并且扭转劣势,让隋朝展开了反攻?这这这...” 震惊的隋皇一连三个“这”,可想而知心中的震撼。 同样震撼的还要有议事堂的重臣,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以为自己听到了假捷报。 “陛下,火药到底是何物,竟然这般厉害?”门下侍中张雪秋忍不住问道。 隋皇摇了摇头,捷报上并未记载火药信息,只知道是一种东西,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根本没有介绍。 这让隋皇的心里长了一只猫,不停挠,不停挠。 “该死,这个混蛋也不知道发一份捷报吗?”隋皇忍不住破口大骂。 这个混蛋骂的自然是杨霜了。 而后,隋皇直接说道:“拟旨给明王,让他回京!速速回京!” 此时对隋皇来说,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弄明白火药是什么东西!他有预感,这个火药将是改变这个世界的武器!所以他必须把杨霜召回来。 甚至在隋皇的心中,杨霜比南方的战局还重要。 于此同时,隋皇才明白杨霜要去南方的意图,原来他早就谋划了,怪不得这么有信心。 同一时间。 被震惊的不只隋皇他们,还包括其他人,比如杨广。 他以为杨霜去南方,只是想刷存在感,没想到真会立下这等战功,竟然摧毁了魏国的大型楼船。 而且所用的武器竟然如此神秘。 其实关于火药,杨广安插在杨霜大军的刺探已经传回了相关消息,说杨霜在研制一种可以发出巨响的物品。 可惜信息只有这些,杨广根本猜不出来杨霜搞什么鬼。 现在知道了,这种可以发出巨响的东西,竟然是摧毁魏军楼船的宝贝。 这让杨广不寒而栗。 试想一下,连高大坚固的楼船都能炸毁,那血rou之躯的战士呢? 杨霜掌握了这等神兵利器,比手握千军万马还要可怕了! 这一刻,杨广再也按耐不住杀机了。 他必须除掉杨霜,不惜代价,不怕牺牲,必须除掉。 这样他才能成为大隋的皇,不然,他和杨霜的距离将会越来越大。 现在就能看出来,陛下已经打算立杨霜为太子了。 想到这里,杨广立即写了一封信,然后就交给宇文成都和宇文化及,让他们俩亲自走一趟。 ...... 隋魏的交战,因为杨霜的火药而变得风起云涌。 来护儿已经截断了张辽等魏军的后路,但他们还有二十多万兵马,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在庐江县外和杨林、杨素展开了惨烈的对决,死伤人数数不胜数。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军牺牲的将士越来越大,而大隋的士兵得到了补充,此消彼长,魏军战败几乎成了定局。 杨霜没有离开扬州地界,依然守着大营训练水军。 因为他说过,他要返攻魏国。 不是说要占领魏国多少领土,就算是走个过程,在魏国领土走一圈,这个过程也要进行的。 而反攻需要用到水军和火药,所以杨霜一边练兵,一边连火药。 不知不觉间,又过了好几日。 这一刻,杨霜正在设计红衣大炮,张须陀进帐,禀道:“殿下,你猜属下抓到了谁?” 杨霜看他一脸笑容,便知道一定是抓了有意思的人。 “莫非是张允?不应该啊,都过去这么久了,他早就逃了。”杨霜想到了张允,但很快就否决了。 “别打哑谜了,说吧。”杨霜问道。 张须陀回道:“是当初殿下放走的于禁!他携妻儿老小过江,正好被发现。” “于禁?”杨霜一愣,万万没想到会是他。 转念一想,杨霜笑了,自语道:“有意思,有意思啊,把他带进来吧!” “是!殿下!”张须陀挥挥手。 很快,几名将士将于禁带了进来。 杨霜看了过去,发现于禁和当初离开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的他虽然被杨霜囚禁,但精气神非常饱满。 但是现在呢? 整个人非常憔悴,胡子邋遢。 就像经历了非常大的变故,遭遇了很大的打击。 而这份变化,可不是伪装,而是从内而外的变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