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哀哀西京 (第2/2页)
难。杜甫只得打消了念头,羁留在长安城中,饥一顿饱一顿地混着时日。 每日彳亍行走在城中,怀着一腔痛惜,看着这座曾经名冠天下的都城可悲地沦陷在贼寇之手。昔日繁华喧闹的西市,店铺大都关门闭户,只有稀稀落落的几家还开着店门。美丽的胡姬和高鼻深目的波斯大汉都从街市上消匿了踪影,嬉戏的孩童也躲进了自家的院落,一座座里坊大门紧闭,过往的行人脚步匆匆。响着项下铃铛,昂首阔步走进城门的骆驼也绝了踪迹,来自突厥、回纥的商旅自从战乱一起,就再也不敢来到长安,古老的丝绸之路人迹稀少,弥天的黄沙吹过,掩盖了路上密集的脚印。 一阵纷沓傲慢的脚步声响起,越来越近,地皮都被踩踏得颤动。肥壮的胡儿满面油光,荷枪持戟,从宽阔的朱雀大道上走过,一群觅食的雀鸟被他们惊起,惊叫着,射向了阴云密布的天空。 一日,杜甫来到了曲江之滨,遥望远处崔巍的宫殿,金碧辉煌的阕楼依旧高耸入云,朱红色的宫墙绵延在曲江江头。枯干的柳丝在风中有气无力的飘拂,江水汤汤地流淌,枯叶在水面上打着旋,任由江水把它们带去了远方。杜甫直直地站立在江头,千情万绪,如同曲江江水,在心头激涌: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噬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去,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望城南望城北。” 吟罢《哀江头》,杜甫潸然泪下。正欲离开,身后又是蹄声“得得”,一队胡骑驰骋而过,一个蓬头垢面的少年来不及避闪,被劈头一马鞭,抽打得他滚落尘埃,在地上痛苦地翻滚。 杜甫急忙过去,把少年扶了起来。少年连声道谢,眼泪难抑难止地流淌,在他涂满尘土的脸上划出两道泪痕。 杜甫抚着他的肩头,低声地说:“他们来了,记得快些躲闪!” 少年揩着泪水连连点头。他抬起泪眼,看着杜甫,颤声问道:“伯伯,请问你要用奴仆吗?” 杜甫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不用不用。” 少年哀求道:“伯伯,小儿情愿卖身为奴,不要一文钱佣金,每天能让孩儿吃一顿饱饭就行了。” 杜甫叹道:“不瞒你说,在下每日也是饿着肚子。” 少年突然撩开身上破破烂烂的衣裳,从腰间拿起一块玉玦,举到杜甫眼前:“伯伯,不然你买下这个吧,你买了,孩儿就能吃一顿饱饭了。你不知道,孩儿我已经饿了三天了。” 杜甫拿过那块玉玦细细一看,见它晶莹剔透,熠熠生辉,不是等闲之物。再抬头细看那个少年,少年虽然满面尘灰,但是,肌肤细腻,隆准阔额,不像寻常百姓家的孩童。忍着心酸,杜甫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儿,可以告诉在下么?” 少年摇摇头,抿紧了薄薄的嘴唇。杜甫更加觉得他出身高贵,追问道:“你是宫里的人吧?” “你不要问了。”少年话语里带了明显的哭音:“孩儿不是。” 他脸上和手上有一道一道的血痕,有的结了痂,有的还在渗血。杜甫痛惜地拉起他的一只手来:“这是怎么了?” 少年又抹一把泪水:“伯伯,这些日子,天天都躲在荆棘丛里,这些伤,都是被荆棘划破的。” “痛不痛?” 少年摇摇头:“不痛,伯伯,肚子饿,比伤痛更难受。” 同情痛惜他,却是无能为力,杜甫拉着少年的手,嘱咐他道:“孩子,你千万小心,不要对任何人说起你的身世。伯伯自身难保,帮不了你,只有你自己擅自珍重了。” 少年低声地说:“谢谢伯伯。”他看看四周,问道:“伯伯,你知不知道,官军什么时候才能收复长安?” “快了,快了!” 少年的眼睛里掠过了一丝喜色:“好,就盼着他们快些回来。” 回到下处,杜甫难以入眠,挑灯研墨,写了一首《哀王孙》: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悲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一曲吟罢,杜甫泪湿袍袖。推开房门,下弦月挂上了柳稍。他朝北拜望,祈请宣帝大振雄威,早日挥师南进,荡平妖焰,还百姓郎朗乾坤。 狱中的王维终于熬不过困苦,答应入大燕朝为官。心中愧怍难忍,把逃亡途中所写《凝碧池》时常拿出来吟诵: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