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休妻避祸 (第2/2页)
亨感激涕零,恨不能跪在地上,给高力士磕一个响头:“小王谢谢阿翁了!” “听了老奴的话,圣上为之动容。他说:都是朕的儿子,都是朕的骨血,爱之深才恨之切!虽然朕不愿意相信太子与外戚边将有染,但是,奏折上他们都言之凿凿,不由朕不信哪!” 李亨急急地为自己辩白:“阿翁,小王的为人你应该知道,平日里谨言慎行,从不敢逾矩,怎么可能违逆父皇,去与韦坚他们勾搭。” “殿下,那韦兰韦冰的的上奏里你的名字赫然在上,圣上别的尚可容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重臣勾结外戚,结交边将。他们把你扯出来,不是勾搭也是勾搭,不是结交也是结交。先前处置韦坚和皇甫惟明,圣上也是为了让你与他们脱掉干系,韦兰韦冰这么一来,圣上再想卫护你,也是不能够了!” 情急之下,李亨拉住了高力士的手:“阿翁,你替小王在父皇面前转多加美言罢,你说话,父皇听得进去!阿翁,无论如何,你也要帮帮小王。” 高力士把手抽出来,又握住了李亨的右手:“殿下,此刻老奴也无能为力,只有你自己帮你自己了。” “请阿爷明示,小王如何帮自己?” “只有一把快刀斩断丛草乱麻,把自己脱开,抽身出来,方能使圣上对你去除猜忌之心。” “阿爷是说----?” “你是太子殿下,是未来国君,一国之君,只有国,无有家,为了国,只有弃了家。老奴的意思,不知殿下明白不明白?” 李亨没有多想,点头说道:“小王知道了。” “知道就好。” “不知父皇能不能宽宥小王。” “你一身干净,父皇有什么需要宽宥你的?” “哦,小王知道了。”李亨心头重负顿时去了一半,站起身来,拱手道:“多谢阿翁指点迷津。” 高力士说:“殿下,迟疑不得,耽搁不得,要动就赶早。赶紧回王府,给圣上写上疏罢。” “是,小王再谢阿翁。” 第二天,李亨的奏折由高力士亲自送到了明皇手上,李亨言辞恳切,说自己与韦氏兄弟从无深交,韦坚兄弟所作所为,自己并不知情,也是他们cao守不良,求官心切,才致使自己身败名裂。父皇处置得当,儿臣万分拜服。 明皇抖动着李亨的奏折,问高力士道:“高将军,你明察秋毫。你来说一说,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高力士说:“此话陛下应该问问自己才是。” “朕怎么该问自己?” “知子莫若父,殿下说的是真是假,只有陛下自己知道,否则,你也不会把他立为东宫了。” 明皇笑了:“老奴才,你倒会揣摩朕的心思。” “老奴不是揣摩,老奴是心里明白,知道陛下无时不刻不在想着九泉之下的三庶人。” 当日,李亨在王府设了家宴,只他与太子妃韦氏对饮,两人四目相对,却又无话可说。 过了许久,李亨潸然下泪:“爱妃,小王有话要说。” 韦氏却淡淡一笑,皓腕如雪,举起杯来,对李亨说:“殿下,什么都不要说了,妾身知道,今夜这酒,是为妾身送行的。” “小王对不起你。时至今日,也别无他法。” “妾身知道,妾身知道殿下万分为难,妾身也知道只有这么办,才能保得殿下今后无虞。” “小王只是担忧你今后去往哪里,到哪里去存身?” “天下如此之大,哪里都容得下妾身。城西有座寺庙,清幽雅致,从前经常去哪里上香,离开王府,妾身就去那里罢。” 李亨流着泪说:“你先暂且住在那里,等以后有了机会,小王一定接你回王府,决不食言。” “不----”韦氏一直强作欢颜,这时却再也忍不住哀伤,眼泪如同走珠一般掉落下来:“殿下今后擅自珍重,妾身----” “爱妃,小王总有出头之日,那时,我们再破镜重圆吧。” 韦氏连连摇头,哭得语不成句:“殿下,自古以来覆水难收,你是一国之君,哪有废了妃子再迎回之理。妾身去后,你日后再选王妃,一定记着,不要有兄弟的最好,一个都无,免得给你惹下许多的麻烦!” “爱妃,你不要再说了!” 次日,李亨又上疏一道:太子妃韦氏性情乖戾,多年来两人情义不睦,请求皇父恩准,将其废了太子妃身份,逐出家门。 明皇很快就准了李亨所请。于是,韦氏被废为庶人,凄凄惨惨悲悲切切离开王府,进了寺院削发为尼。 紧接着,韦坚被贬为鄂州别驾,不久,又贬临封郡参军。三个弟弟和儿子都被罢免官职。受牵连的还有十几名官员。左相李适之心中不安,上疏请免宰相,改任闲职,明皇准奏,李适之改任太子太保。 李林甫又借口追查韦坚劣迹,大兴冤狱,派员去至江南、淮南一带,抓了大批的河运船工和漕运官员,逼他们交代韦坚罪行,江南和淮南的几个监狱都人满为患,许多人含冤瘐死狱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