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初识杜甫 (第1/2页)
一路登山涉水,初夏时节,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囊中充盈,每日呼朋唤友,出入在酒肆歌榭,不醉无归。渐渐地,把在宫中那些不高兴的事情都忘在了脑后。 一日,与几个朋友邀约去白马寺进香。从天王殿出来,迎面撞见了一个人,长大瘦削,肤色苍黄,面目清癯,穿一领褐色长袍。同行的一个友人把他一把拉住:“哈哈,子美,想不到你也在洛阳。” 被称作子美的人躬身行礼:“已经来了半月了,令兄一向少见,子美见礼了。兄长一人来的?” “数人同行。来来来,兄长替你引见引见。”说着,那人把子美引到了李白面前:“子美,知道李太白否?” “仰慕已久,可惜无缘得见。” “这位便是李太白了。太白,这位便是以前曾向你说起过的杜子美。” 当听到“李太白”时,杜甫的眼睛“忽”地亮了,把站在面前的李白看了又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您就是太白先生?” 李白笑吟吟地点头道:“正是鄙人。” 杜甫情不自禁深深一揖,“在下杜甫,仰慕先生已是久有时日,不想今日于无意之中相逢,杜子美实在是三生有幸!” “哦,你就是杜子美?幸会幸会,子美大名,先前亦有耳闻,一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足见子美胸襟!少年豪气,冲霄摩云,李白也自叹弗如啊!今日相会,不胜荣幸。” “久闻先生是谪仙人,今日得见,果然仙风道骨,意态飘然。先生的诗句,时常拜读,使子美佩服得五体投地,” “过奖了。” “子美肺腑之言。得遇先生,是此生最大幸事。” 二人一见如故,把手言欢,言来语去,倒把同行的人晾在了一边。有人说:“此地人来人往。不是叙情之地,不如找个酒肆,开怀畅饮一番,借以庆贺相互间倾慕已久的李太白与杜子美结识。” 李白豪迈地一挥手:“走,都随李太白去,哪个敢说不去,先罚他一斗!” 大家嬉笑着出了白马寺,杜甫亦步亦趋地走在李白身侧,一直恭谨地拱着手,像是仰望天上星辰一样地看着李白。 走进一家酒肆,李白掏出一锭金子,甩在酒家的柜台上:“好酒好rou只管上,不够,还有!” 一大桌美味佳肴,几罐清冽好酒,几个人吆五喝六,猜拳行令,闹得不亦乐乎。杜甫坐在李白旁边,不停地给他倒酒。李白喝得面红耳赤,对杜甫说:“子美,不要光顾了在下,你也喝呀,得遇一知己,当饮三百杯!” 杜甫憨厚地笑着说:“看先生喝得痛快,子美也就醉了。” 李白已是醉眼朦胧,亲热地一拍杜甫的肩头:“子美,不要一口一个先生了,在下听着不受用。” “先生长子美十一岁,叫先生应该的。” “太白只不过痴长子美十一岁,其他的,没有可以在子美面前值得自矜的。子美若是这般称呼,李太白就无地自容了。你我兄弟情分,不要过于生分,叫一声‘太白’在下听着还顺耳些。” “是,小弟听从兄长。” “子美一直都在东都?” “不是。早年曾游历吴越之地。开元二十四年到洛阳考功名,不幸名落孙山。因家父在兖州任司马一职,遂去兖州省亲,而后遍游齐、赵大地。上月,刚刚来到洛阳,不想就与太白兄不期而遇,若是子美不来洛阳,此生便可能与太白兄当面错过,那小弟就将要抱憾终身了。” 与杜甫一番交谈,李白已经看出杜甫是一个忠厚之人,心中生出爱重之意,十分愿意与他交往,他自己把酒碗倒满,又斟满了杜甫的酒碗:“子美,把杯子举起来,你我早前相闻却未能谋面,于东都意外相逢,一见面就情意笃厚,相见恨晚,当为此浮一大白!”。 “好,子美与太白同饮此杯。” 两人一饮而尽。放下杯子,李白问道:“子美,看来你也同在下一样,平生醉心于游历名山大川,不知近日有何打算?” 杜甫恭谨地回答道:“还未曾有什么主意。倒是想请问太白兄,离开东都之后意欲何往?” “在下也还没有想好。” 一位朋友已经有了几分酒意,端着酒杯,把屁股挪过来:“太白,子美,你,两个人躲在一边,‘叽叽咕咕’说起来没完没了,把我等又晾在了一边,太白,这不是待客之道吧?” 李白忙说:“惭愧惭愧,李白失礼了,来,大家都斟上,一起满饮此杯,权作李白赔礼了。” “那可不行,区区一杯酒岂能表达你的诚意。” 李白朦胧着醉眼,笑问:“那要怎样?” “今日高朋满座,美酒成列,佳肴盈桌,岂可无诗佐酒助兴?!” 众人击掌道:“高论高论!良朋美酒,人生舍此夫有何求!对酒当歌,今日,一首新诗太白定然是逃不过的!” 李白沉吟一阵,拿起一只箸来,一下一下,敲击着面前的酒瓮,口中吟道 “我浮黄河去京闕, 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 访古始及平台间——” “不行不行!”一位朋友打断了李白的吟诵:“分明说了要赋新诗,太白你也一口应承下来的,却是躲懒,竟用旧作来搪塞我等!” 李白分辨道:“虽是旧作,但却是李白此刻心境,与那时相差无几,因此一说赋诗,它就自然而然来至心头,把新诗赶得踪影全无。” “休要推脱,天下谁人不知,你李太白下笔便有八方鬼神来助,佳词妙句不请自来,哪里赶得走一字一句!” “诸位诸位——”杜甫起身一揖:“请听子美一言。这首《梁园吟》道尽报国无门胸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