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少帝被废 (第2/2页)
。 今天这情形,正好来个一网打尽,可惜的是,没有人来满足李儒的心愿了。 袁绍见没人支持自己,一时间是气的脸色发白,愤怒之中,大步离开。 他知道自己再在这里呆下去,也没有多少意思了,袁绍离开后董卓再次说要废少帝。 众人仍然不敢反对,过了一刻钟后有士兵回报说袁绍把官印挂在东门上,直奔冀州去。 李儒冷笑两声:“这袁绍也还算聪明,知道在洛阳再难有所作为,就去了冀州,这样也好,呵呵呵。” 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也注意到了董卓和李儒神色的变化,他猜想袁绍应该是跑了。 内心也终于松了一口气,现在这情形,也只能委曲求全了,思考完毕后。 袁隗带头拥护董卓的提议,百官再无人敢反对。董卓笑呵呵的抓住袁隗的手。 似乎在安抚袁隗,又似乎在向众人宣示自己与袁家的联手。两人各怀心思,面上却是一团和气。 宴会结束后董卓对于袁绍的离开还是有点不放心,董卓看得出来袁绍是个人物。 再加上袁家的势力,搞不好将来会成为自己的敌人。董卓紧锁眉头,陷入沉思中。 过了一会,董卓转过头对留下来的侍中周毖和校尉伍琼问道:“袁绍这一去,会有什么后果” 这两人刚才表现的很积极,董卓这才把他们留下来看看他们是否对自己是真的支持。 周毖说:“袁绍愤然离去,若要除他,他势必反叛,袁家四世三公,其门生故吏遍集天下。 英雄豪杰必会投奔,函谷关以东就是他的地盘,不如对他不加追究,封他个郡守,他就不会作乱了。” 伍琼也同意这种说法,董卓点了点头,觉得这个建议很是合理。 而且,董卓觉得秦昊的并州军对自己来说,始终是个威胁,现在袁绍跑到冀州去。 正好可以用他来牵制秦昊,于是,董卓就派人拜袁绍为渤海太守。 事后,董卓又召见李儒,“文优,你告诉我,刚刚那些支持我的人中有几个对我是忠心的” “岳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何必再来问我。” 李儒淡淡的回道:“一个都没有,他们现在之所以支持你,一是因为您掌管军队,二是因为您现在的地位。 过了今晚后,刘协为皇帝,只要当天下人都认为刘协是正统的时候。 那朝中的文武百官,也就不会再反对了,到时候您是扶持刘协上位的人。 我们站在正统这一面,没有人会记得刘辩,朝中百官想反对也没有正当理由。 除非他们要造反,而且,只要他们敢乱来的话,那他们就是造反。 到时候我们就正好有借口剿灭他们,这天下,就都是岳父的了。” 董卓听了恍然大悟的笑道:“不错,就是这个理,那你说,我的权力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呢?” “只要您不称帝。”李儒拱了拱手回道.. 公元190年,九月三十日,董卓请少帝升文德殿,齐集百官,拔剑在手。 让李儒宣布废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接着又废了何太后,刘辩母子放声痛哭,群臣无不悲伤。 尚书丁管愤怒高叫:“贼臣董卓,胆敢欺天,我要用热血溅他!” 说完就用手中象简去打董卓,董卓命武士把丁管推出杀了,董卓请陈留王登基。 把何后母子与帝妃唐氏锁在青阳宫,陈留王刘协登基后改元初平。 董卓自封为宰相,入朝不拜,带剑上殿,作威作福,肆无忌惮。 李儒劝董卓重用名士,以收买人心,于是,董卓征召蔡邕。 以来可以提升自己的名望,而来,蔡邕也是秦昊的准岳父,这种方式也算是再次向秦昊示好。 蔡邕害怕董卓势力与女儿性命,无奈之下只的应征,董卓大喜,一天连升蔡邕三次官。 拜为侍中,待遇优厚,却说少帝与何太后、唐妃被废以后,便一直困在永安宫中。 衣服和饮食渐渐地缺少了供应,少帝刘辩更是终日是流泪不止。 一天,少帝偶然看见燕子成双成对地飞翔在宫庭之中,不禁吟诗一首:“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接着又将此诗写在一张纸上,这一天,士卒们获得了少帝的诗稿。 拿来呈献给董卓,董卓看后说:“他怨恨作诗,我倒有杀他的名目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