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裁军设镖局 (第1/2页)
“啊?”这下就连郭嘉也差点被秦昊给吓了一跳,失声说道:“主公,万万不可,这可是税收中极其重要的! 若是废除了它,雁门日后何来钱粮扩充军队?何来钱粮整治雁门? 就拿现在来说,光是那么多农具的支出就要不少钱……” “莫慌。”秦昊倒是一点也不急,反正在后世闲着无聊的时候。 在网上看过不少关于税收的知识,活学活用一下嘛。 “不行不行!”城门税。 郭嘉是一点也不松口,不过秦昊知道,他可不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秦昊好。 一些小政令改改倒还无妨,这个城门税可是关系大,别看那几文几文的。 光是一天进出阴馆的人就有不少,如此的加在一起,那的是多少税收? 见郭嘉的态度很坚决,也知道郭嘉是为他好,于是,秦昊也就暂时把这个入城税给按下不提。 秦昊看着郭嘉说道:“奉孝,我知你非那迂腐之人,但是你多少还是有些墨守成规!要知道,时代在进步。 人的目光也是要向远看,有些东西该改的就要改,该废的就得废,若不然,终难有寸进。 我打算去掉商业上的一些杂税,只收交易税,暂时就定为十税一吧!” “主公教训的是,不过,去掉这些杂税,只收交易税,却不是使税收大大的下降吗?”郭嘉十分不解的问道。 “奉孝糊涂,君不知,商人多了,交易量才能多,这交易量一上去,自然就弥补了缺失的那些税。 商人无利不起早,要知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雁门虽是一个苦寒之地,但也算得上是一个大郡,更是战马交易的集中地,为何商业却不是很发达? 或许有士族的一些原因,但是归根结底,多是那些过重的杂税所致。 我的一位好友曾有这么一句话,薄利多销,吸引来了商人,这交易的量上去了,何愁无税可收? 而且,一个时代想要进步,除了上等的策略,还要文明的交流,这文明的交流。 可不止是那些文人雅士的吟诗作对,钻研孔孟之道,商人的流动更能促进文明的交流。 要不然,你以为当初汉武帝,为何要不懈余力的让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打通以后,中原与西域的商人互交有无,也一时间让我大汉文化传播开来,那时候汉朝,才是大汉最鼎盛的时期。” 郭嘉津津有味的听着,自内心佩服不已,心道:原来,还可以这样收税!商人居然还有这么大的作用。 枉我郭嘉好自认聪明,如今却不及主公一席之言,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真是长了见识。自此,郭嘉对秦昊是心悦诚服,那些原本在阴馆的人,一开始听说阴馆变了税收。 一个个都是心中惶惶,但是一细想,顿时又眉开眼笑,原本的税收,不管你有没有在阴馆交易。 只要是你带着货物进了阴馆,那就要交税,而且还是按你货物的价格来收税。 这也是当今天下城池中普遍的收税方式,但是如今。虽然进城门的那个人头税还在。 但是进了阴馆如果没有交易那么就不用再交税了,只有交易成功的时候才收取一的税收。 这简直就是商人的福音啊。短短的半月时间,那些商人们就通过自己的渠道告知了自己的亲友。 随即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所有得到消息的商人纷纷赶往阴馆。 一时间,阴馆几乎成了整个西北的商业中心,不管什么货物都可以在里买到,大量商人的来到。 也是大大刺激了阴馆的商业与消费,一些眼光卓越的商人来到郡守府,纷纷请求欲在阴馆设店。 郭嘉这些日子可是乐坏了,真有那种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税收真如秦昊所言。 非但没降,反而比以往提高了五六倍!心中对秦昊的商业头脑更是佩服万分。 难怪主公小小年纪就能把一个聚贤阁给开遍天下,主公真乃神人也! 望着府门前熙攘的商人,秦昊想了想,自城内西南划出的那商业区中又划出位置最好的一部分。 按着后世的眼光将那地皮逐一定价卖给那些商人,而且定的是五年期限地皮。 郭嘉看着那天价的地皮被商人们争着购买,嘴张的下巴都快要掉到了地上。 他万万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花如此高价买一块地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