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金兰契 (第1/1页)
密云重镇,含周边关隘驻军逾有十万。墙子路蔡参将手下兵卒也有万余,怎会惧怕只当是出来游山玩水的京城子弟兵。 手下来报,护天营的军士大多破衣烂衫的,几乎全是光脚。他有了些诧异。 详细问过情况,原来这支号称京卫的队伍都系新卒,才组建不足一月。他又有了些期盼,想看看是哪位天才,敢将刚拢起的流民当禁卫军。 “下官王晚亭,领护天营中骑都尉黄将军令,前来拜会蔡大人。” 参将署内,王晚亭带人前来照会。他家的都尉大人并未进来,而是带着夏日高勒和蔡植腾等人去巡察街市,采买急需的物品去了。 “久仰久仰,有失远迎了。” 不咸不淡的营养话说过一通,他直接问起了感兴趣的话题。 “方才听讲,你等此行入城由四十几个。只不知你家中骑都尉,为何不前来见我。除派你王大人掉换关文,难倒尚有其它事?” “参将大人果然眼光独到,正是。” 官样话王晚亭是最擅长不过的。将目前窘迫的丑样好一番的粉饰,一群叫花子,被说成了受皇命不辞辛劳的未来劲旅。 蔡大人也是文人出身,且多年为官。非战时期,多从事漕运等事务的办理。自然明白。 “城内商贾云集,几千双单鞋还是有的。此地处于边塞,价格却是京中的数倍。只恐此番,你家大人怕不要给那些jianian商,白送了许多的银两去。” “大人长驻于此,不知可有相熟的诚信之人?” “商人逐利,哪来的诚信。之所以问起,乃是我库中有经年积累下的旧衣甲,若是你家大人愿意出买鞋钱,何不取用。” “哎呀!如此甚好,大人可记得大致数量?下官好这就回禀都尉去。” “五千无有,但三千的足数尚不缺。” 边关隘口各处,与墙外的各部族都有往来。米粮、盐铁倒换成马匹、牛羊等牲畜是公开的秘密。连总督都有可能参与其中,至少三年前,袁崇焕就是这么做过。 但独独衣甲不好买卖,一来是打眼,二来则是墙外的人不适用,不愿要。 这年头,本着良心的总兵、参将都要吃一半的空饷。蔡参将说得很是保守,仅想看看护天营会不会要,数量、价钱他其实都有所保留。 “这便是朝廷的厉兵秣马?” 大账内,黄冲很不满地咕哝出来。 他是一直很现实,但比起这些边将,他远够称得上老实。朱骥三个撇起嘴,似乎担心某人的无知会传染一般,齐齐扭头散开了半步。 “大人,速拿主意。趁着城门尚未关闭,下官也好赶去回话。” “有劳你了,行吧。唉!朱老大,你看着办吧。” 这本就不是他该管的事。偏要无病呻吟,引的全帐的军校都在肚子里咒骂。至于是咒的是他还是蔡参将,鬼晓得。 “即刻去,若是回来城门已关,今夜便住于城中。”朱骥很干练地吩咐下去。王晚亭带着人走了,很匆忙,也很受大家的待见,如果他能把这桩事真办成了的话。 “此地的马匹、骆驼甚好,价格也低。” 待各营的巡查、布哨和清点人数等情况汇报完毕,黄冲又来了一句。 “都尉大人的意思是?” “何不再置买些脚力,让肩担手挑的辅兵们轻松些,也能加快进程。” “好。”又是唐康,他的主力步卒两千多人,粮草及锅碗瓢盆等杂物最多。 但回答他的是沉默。朱骥若是当众否了他,便算不给中骑都尉黄冲面子,若是不斥责一两句,又乱了营帐议事的规矩。 他们四个,一贯插科打诨惯了的。现在,只能干瞪眼,讲不清楚。 “末将的意思是,仅只代表赞同都尉大人的提议。” 尴尬,无比的尴尬之后,唐康干巴巴地解释了一句。好在有这么一句解释,黄冲后面想说的话,被迫都给堵住。 “嗯哼。末将既然受都尉委托,自当尽职尽责,你也不必解释。” 此种场景,在镇虏营中就发生过几次。朱骥很恼火,但又不愿意明说,只寄托于黄冲自觉遵守。但目前看来,这份寄托算是落了空。 “前议定诸事,各人即刻落实,不得有误。退帐。” 稀里哗啦的动响过后,一如菜市场般的营帐议事散了。留下四个个闷头不做声地傻坐着,然后,你瞅瞅我,我瞅瞅他。 “某以后叫门板儿来说想讲的话,省得还要同你们解释。” 这句算是服软认输的意思,其他三个看着他,眨巴了下眼睛。也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继续就那么让他干等着。 “某以后,坚决服从代护天营总督的一切命令。” 讲完,他闭了闪烁不定的双眼。自然也瞧不见三个脸上的诡笑。 “军令如山。”朱骥说。 “军令如山。”其他三人跟着像念书一样,重复了一句。 “第一项。从此刻起,凡起帐议事,全部按规矩办。尤其是我们四个,任何人敢于违抗,一律按军法从事。” “尊令。” “明白。若有意见相左,咱三人也留在落帐后再行商量。” “某接受。但尚有一项提议,不知可不可以现在讲?” “说吧。” “每次起帐议事,若是时间允许,先开个碰头会。” “哎,这个好,这个好。”老皮估摸着,除了黄冲,自己也偶尔有被军法从事的可能。 “那打仗呢?” “不管任何时候,打仗只能有一个声音。那便是某的声音!”毫不退让,这个是底线。 “那就这么定。咱们四兄弟,一定要在外面人跟前,显得浑然一体。” “要歃血盟誓吗?”俏皮话唐康也会讲,只是讲的比其他人要少而已。 “起誓,必须起誓。”老皮早有此意。 “我朱骥愿同你们跪拜结义,同生共死。” “门板儿,去抓只公鸡来。”黄冲是思虑过此事的,最终他觉得这种形式不可或缺。不管以后如何,他现在好不容易寻着的依仗,必须越牢固越好。 迎着三双企盼的眼睛,他坚定而毋庸置疑地说:“某愿与你三个盟誓,今后断不反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