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0章 怀疑 (第1/2页)
大宝剑第640章怀疑“京兆府府尹陈雪光失察,现夺职查办,书判杨桐亮...” “京都府五城提督韩任渎职,入狱待审,一门提司高培、二门提司杨保国、三门提司...” “军部尚书申饬、暂解职务闭门思过,左侍郎...吏部尚书申饬,侍郎...刑部...” “礼部书记姚远失察,贬谪甘州...” “等等。”封知平抬手打断,“礼部?怎么连礼部都扯进来了?” 牛春寒说得口干舌燥,看着面前的茶水不敢喝,擦了把汗苦哈哈的道:“少爷,属下也不知道,属下只听说这次闹得很大,从中枢到六部再到下级各部司都有牵扯,几乎一个没落下,这两天落马的官员跟秋风扫落叶似的,不仅京城,地方上也是,特别是刘不得入京经过的地区,一个不落,全部夺职查办。” 封知平默然,深深看了牛春寒一眼,牛春寒回望,眼神纯净的让人想揍他。 扔了个白眼,封知平低头沉思。 朝野动荡,如此多的官员落马,连他这么点政治头脑的家伙都看出来了,有人借题发挥,在搞大清洗。 这个人嘛,貌似他老爹,细想是他外曾祖盛老爷子,但真正的主使另有其人,必然是双儿他爹,自己那位还没过门的皇子头准岳父。 至于这场风暴的起因,那个“在逃犯”刘不得,别人不清楚,他和牛春寒哪能不清楚,那人压根儿就没出现。 然而菜市口真的砍了颗脑袋,那人是不是刘不得不重要,重点是证据坐实了,而他这个“罪魁祸首”则被巧妙的摘了出来,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哪怕那些知道的人也全部失忆,三缄其口。 为什么呢? 封知平想不通。 皇帝的用意他能猜到一二,看看“落叶”们行了,哪颗树掉得多哪颗树掉得少,一目了然。 问题是为什么要把自己摘出来呢? 又为何连方虎和燕春放两大上将军都牵扯了进来? 方虎可以理解,方锐是他儿子,同为祸首之一,方虎纵容儿子擅离封地私自入境难辞其咎,可燕春放完全是无妄之灾,为何连他也要申饬一通,勒令思过? 仅仅因为他是京都府的上官? 封知平凝思良久,神情一动:“方锐还管着呢?” “回少爷,是的,方锐暂押刑部大牢一直没出来,方将军的请罪折子已经递进了宫里,但陛下依然没有表态,似乎想一直晾着他。” “刑部大牢?”封知平皱眉,这很奇怪,大有古怪。 方锐不是普通人,他是方虎的嫡子,生母是琨王的嫡女,身负皇室血统,是标准的皇戚,同时他又身负军职,私离封地擅自入京,要关的话应该扣在宗正府、军部、天听监三方之一,亦或关入天牢候审,怎么算也不该关在刑部的牢房,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是用这种方实向方虎表态,他老人家不喜欢这个孩子,不愿他成为世子,甚至暗示方虎将其革出宗族? 封知平一惊。 不会吧? 干涉世子之选就罢了,还要革出宗族,有必要这么绝吗? 牛春寒一直观察着封知平的脸色,此时轻声道:“少爷,属下愚见,陛下此举会不会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指?” 封知平眯着眼,没吭声 牛春寒顿了顿,探过身用更低的声音说:“您说,方锐他会不会自作主张,又或者方家已经暗中...” 话止于此,牛春寒适时打住,而封知平已经听明白了,只看了他一眼,垂下眼睑后依旧默不作声。 他也是这么想的。 仔细回忆与方锐见面的点点滴滴,从最开始的相遇一直到最后,看似简单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越想越能发现里面透着许多古怪。 比如说,方锐怎么进得城? 是,他手持琨王府的腰牌,皇亲国戚城门卫不敢招惹,放行可以理解,但别忘了,他不是便装出行,这家伙带着六个亲兵全副武装明火执仗,城门卫都瞎了吗,这都敢放进城? 尊如太子睿王,身边的侍卫随从携带利器也得有报备文书并且要随身携带,天元大比大批江湖人士入城,为了方便朝廷特派了专员于一城各门设临时办公点办理通行和利器报备等相关手续,方锐何德何能能免除这套手续大摇大摆的进城? 你说他嚣张跋扈,恃宠而骄,目无法纪,强闯城门,门卫见他皇亲国戚亦或还认出了他的身份不敢阻拦,行,我算你是个理由,但卫兵不敢,上官也不敢吗? 根本解释不通! 唯一的解释,肯定有人打过招呼,有意纵容,甚至提供了某些便利,而这便利不止于进成一样,还有自己的行踪! 别忘了这家伙一进门歪都没拐,奔着自己就来了,要没人通风报信,可能吗? 这又说明什么? 有人在盯着自己! 封知平心寒,直想甩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太大意了! 他知道有人在盯着自己,而且不止一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落在别人眼中,这些人包括皇帝、太子、睿王、六皇子、自家乃至诸多自己知道不知道的势力,这些人目的不同,手段不同,唯有一点是相同的,在经历过绿荷坊的事件,再没有人敢在京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