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剑_第638章 朝野动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38章 朝野动荡 (第2/2页)

一番耀武扬威后,两个老狐狸顺着台阶离开了现场。

    宝贝儿子以为他仗着四台弩车之利,他自己也是这么承认的,但打心眼里说,他其实挺遗憾的,他跟孙才说的那番话不全是演戏,他真的挺渴望跟“血狂”切磋一番,试着打破通往武魂的那层壁垒。

    可惜姓孙的发现了弩车,也猜到了他的心思,没兴趣做磨刀石,而尧童霸装聋作哑压根儿没接茬,这让他着实有些遗憾。

    问明情况,知道果然又是小兔崽子惹了祸,心里大约猜到了跟那福祸不明的剑种脱不开关系,遂简单透漏了下“天人”一事稳住明世宸,后勒令封知平回家闭门思过,比赛开始前不准离开家门半步。

    事是搞清楚了,但跟谁说,怎么说,怎么善后,都是问题。

    皇帝和孔由好办,这两位都是知情人,掩去剑种只说天人就能搞定,明世宸也拿“天人”搪塞过去了,虽然这位昔日的小师弟明显不太相信,其他方面嘛,就得找个妥帖的理由了。

    尧童霸是黑骨崖宗主,孙才是血刀门门主,这两位当街阻拦一个灵识期先天还图谋不轨,这事儿曝出去非炸了锅不可。

    于是乎君臣三人一合计,又被闻讯赶来的盛中章一顿发火,“黄泉余孽预谋行刺”的惊天大案就此出炉。

    这个案件可不是空xue来风,首先绿荷坊的爆炸案确实跟黄泉余孽有关,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才没迟迟没给个明确说法,只办了几个首要官员了事,这回虽然跟黄泉没关系,但京都府和京兆府反应迟钝是事实,不管什么原因都难辞其咎。

    其次,那个刘不得不是杜撰的,而是确有其人,当初黄泉覆灭时此人侥幸逃脱,但没几年就被天听监秘密捕获了,为了审讯其余余孽的下落一直留到现在,经年累月的拷问幽禁早被榨干了价值,半死不活的干耗粮食,如今恰逢其会物尽其用,正好全了他的破名,变成真鬼哭去吧。

    整套方案由盛中章主笔,大黑锅甩给京都府和京兆府也是他一力坚持。

    盛老头气大发了,难得见一次的外曾孙进京才多久就碰到两回危险,两次京兆府和京都府都姗姗来迟,还一次比一次迟,要不是没那膀子力气,老头非亲自上门亲手宰几个人不可。

    盛中章两次拜相,乃文官之首,哪怕隐退也能量不减,他没力气砍人,但有力气提笔,他的笔杆子可比刀厉害,随手一挥就能让无数人落马,奉首级于案前。

    游万里本不想闹太大,但思量一番后,也因为种种原因同意了。

    一来做戏做全套,二来京都府和京兆府确实大有问题,三来天人的秘密能保密的话还是尽量保密得更久一点才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国战在即,有些事情必须遏制,上下一心全力为国战做准备,而换血,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天元大地人杰地灵,今科刚刚结束,大把的榜生嗷嗷待哺,新陈代谢,不愁没人补缺。

    圣上下旨,孔由自然没二话,奉命严查,从京都京兆两府到大理寺督察院再到六部一个不落,但凡跟此案有关和疑似有关的统统拿下。

    督察院哭了,你抢了我活不算还来整我,有没有天理了?

    娘希皮的,要不是为口俸禄,老子们现在就申请撤编!

    太欺负人了!

    朝野风声鹤唳,百官噤若寒蝉,大都督燕春放请罪的折子转天就递到了皇帝案前,紧跟着是远在北境的北疆公方虎,痛哭流涕直呼教子无方,恳请圣上对逆子方锐处以极刑,以正天威国法。

    倒霉的方锐没见到詹千舞就下了大狱,内伤未愈的他骤闻噩耗,差点没吓死。

    最惨的是琨王,方锐是他外孙,入京是他给的牌子,本以为外孙是来追求美人的,皇帝知道了顶多也就是私下里训斥两句不会动怒,各种应对他都已经想好了,天知道这小子会闯下这么大祸!

    比起别人,他知道的更多一点,得知外孙一进城王府都没进直奔广福门,当街阻拦赤剑侯世子还大打出手,他当场气吐了血。

    想他精明一生,自己以贪图享乐为表象安安稳稳的过到现在,凭着几个儿子女婿得力,眼瞅着王爵之位就能再延上个三两世,这下可好,全毁了。

    你他娘的惹谁不好,去惹赤剑侯?

    是,你爹是上将军,是统领一疆的大公,可人赤剑侯差吗?

    人不一样是虎符作爵印的一等军侯?

    人家还正当红,啊呸,是一直红,皇帝最宠信的两个人一个是孔由另一个就是他,你老子能比吗?

    你惹谁不好去惹他?

    不知道那人有股子疯劲儿,疯起来不是个人吗?

    全天下都知道这个狂人多疼他的宝贝嫡子,他就这么一个嫡子,以前废柴的时候疼,现在出息了更疼,你敢去拦杀他?

    老天爷,你爹和你死去的哥哥都是精明人,咋到了你这儿这么蠢?

    人詹家自个儿都没话,你他娘的上杆子打哪门子的抱不平?

    气死本王了!

    琨王气炸了肺,呕血三升后第一时间进宫跪哭于御前请罪,一把年纪了嗷嚎的梁灰都落下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号丧呢,嚎得游万里一脸晦气,冷了他三日才召见。

    与此同时,六部各司的稽查也再迅速推进,大批官员落马,尤以吏、刑、军三部为重。

    封莫修冷眼旁观,心中冷笑。

    这把火是他点的,陛下搭的灶,盛老头填的柴,出的是他封莫修的气,但醉翁之意不在酒。

    看看一脸阴沉的太子,再看看脸色更阴沉的睿王,封莫修撇嘴,知道这对君臣是在为及即将来临的国战做准备,借他这把火烫回这两只手。

    封莫修乐见其成。

    国战事关重大,由不得麻忽,能少些掣肘自然是好的。

    只是...

    奶奶的,读书人真不愧墨里泡大的,心黑,手更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