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文氏家族很庞大 (第1/2页)
对于文呈将自己,置于牛二这样的粗人之下 赵正似乎毫不介意,拱手道: “正,谨遵文大人令!还望文大人今后,于百忙之中,能够挤得些许闲暇,多来工地指教于正。” 文呈点点头,对李恢说道:“不知德昂兄,又是何打算呢?” 李恢赶紧回应:“恢,来自蛮夷之地;生于斯、长于斯。 惯常与各蛮夷山寨间勾连、替其贩售山货野味; 为的便是设想让蛮夷‘仓廪足而知礼仪’,从此安心生产、日渐真心拥戴朝廷。 不知文大人,可有需要我出力之处?” “今日,本县仓曹苟大人,被县尊孔君,以‘尸位素餐、毫无担当、贪渎无厌’之罪,去官缴印。 吾兼领仓曹事。 奈何近日吾事务繁杂,分身乏术;不如德昂兄,暂且为仓曹公房书吏,先将此前仓曹账簿都捋捋,如何?” 汉安县里,除了县丞、县尉是“朝廷命官”,需要上奏朝廷外; 其余的官吏,都是孔小二的“县君属下”,孔小二一句话就可以撸了他。 李恢不由喜出望外:“恢,本是天涯绝路之人,幸遇文大人相救,已是天大的造化了! 岂不料,文大人不嫌恢才疏学浅,反而聘请恢为书吏? 恢,感激不尽! 大恩不言谢了;请文大人观恢后效罢!” 李恢、赵正,从一介“准流民”,马上就可以拥有汉安县的户籍、还安排了“书吏”这个没几个俸禄,却也体面的职司; 如何不让人喜出望外? ——做官,是最能让人上瘾的事情。 没有之一! 文呈对李恢、赵正二人,也没多少具体的打算。 先就这样做着吧! 赵正如果连牛二都折服不了,前途也就极其有限——小工头的位置,是坐定了。 李恢,一个书吏职司、临时工而已;去留都是文呈一句话的事情。 先让其在书吏位置上干着 汉安县本地的读书人,多半都是出身于县寺里这些“县中望族”家、或者豪强家的人 ——还不如李恢容易控制呢! 李恢若是尽职尽责地做,是金子迟早会发光;他若是一个得陇望蜀、贪得无厌之人 文呈不介意一巴掌将他拍在墙上,变成砖雕 扣都扣不下来那种…… ~~~~ 打发走了李恢、赵正;文呈吩咐伍艮:全天候地盯着那位史家“屎壳郎”,留意他的作息、出入之地、交往了哪些人 ——得抓紧时间,为汉安县的大小媳妇儿、大小爷们儿,除掉这个祸害了。 伍艮转身出门而去。 此时又有人来求见; 文呈如今,正是汉安县里炙手可热的人物。 每日里意欲宴请、送礼的豪强大户、乡台三老、亭舍小吏们,简直是如潮浪:退回去一批、立马又涌过来一批。 进门而来的是两位儒衫长裾之人,一位老者和一位中年人;尽皆衣着淡雅、神情不卑不亢。 中年人对文呈拱手一礼:“我乃碗场乡人氏,姓吴,名森。这位长者,乃“廖记金铺”掌柜,也姓吴,讳直。” 年长那位,垂手站立一侧,并无半分行礼的意思。 廖记金铺掌柜 在这个官尊民卑的年代里,你廖记金铺再是势大,那也是“民”;经史读的再多,依旧还是白身一个。 按理,都得给文呈行礼的。 文呈并不在意这些虚礼,也赶紧起身回礼,然后请二人坐下。 那老者毫不客气地坐在胡櫈之上;中年者吴森,双手递上一封书信,方才落座。 文呈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割开封口,便仔细观看起书信来… 开书信的青铜小刀,那是作为一名书吏,身上必备之物。 这看似民间普通书信,光开头就将文呈吓了一跳: 文呈吾侄: 见信如面 …… ——居然是族长,那位惹不起的伯父写来的! 文呈作为一支人丁单薄的文家嫡支,多年来,都只有在祭祖大典上,才能够恭恭敬敬地跪在族长前方。 家中的女子,那是连祠堂门都进不去! 这个年代的族长,尤其是大家族里的族长,对于族人来说,那是比天子还权威的存在。 天子不容你,大不了一生不能出仕;族长若是不容你,你基本上,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 ~~~~ 族长伯父,在此信中,主要说了几件事: 一是通过文呈姐夫,梁正的详细禀报、族长也综合了汉安县里,族人反馈上去的信息。 如今,族长认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