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玄阴,元阳 (第1/2页)
眨眼之间,又是半个月悄然过去。 赵穆每天的生活,便是烙印道痕,提取异物。 像聚气丸,养脉丹这样的丹药,已经攒下七八瓶。 那些金银俗物,更是数不胜数。 长乐宫太过冷清,签到之处来回只有那些地方。 除了丹药、金银,别无他物了。 连先前的天赋神通,都没有再出现过。 赵穆也很知足,现在有了开窍之法。 凝练真气,突破境界,不在话下。 这一日,他独自待在养心阁内。 身子靠进太师椅,双手搭在两边。 腰背挺直,呼吸均匀,仿佛闭目养神。 看似放松无比,实则内里调息。 全身肌rou如钢丝交缠,缓缓拧紧成一股力量。 近一甲子的内力滚荡,游走四肢百骸,周身窍xue逐一洞开、凝练。 “成了。” 一盏茶后,赵穆吐出一口长气。 气血上涌,微微发红的脸色,迅速恢复正常。 至此。 九大外窍,八十一道内xue都已经洞开。 人体关节,窍xue,打通完全。 只剩下蜕变真气,温养躯体的水磨功夫。 “修行如登山,果然是越往上越难。” 赵穆感慨道。 他用了一夜时间锤炼形体。 一旬时间,淬体大成。 如今半月时间,才做到开窍。 不知道凡境十重,后面几道关隘,又需要花费多久? “真气,乃是人体之元气,比之内力,要更胜一筹。” 赵穆用心体会。 他结合霍如烈所受到的“教育”,以及圆空和尚所阐述的理论,得出答案。 内力只是游走经络之中的无形之气,能刺激人体,催发潜力。 并非先天所有,而是后天所得。 究其本质,乃是气血贯通经络,再借用呼吸之法,调动全身之力,化气为劲,从而做到种种神异之事。 比如摘花叶伤人,隔空发掌击倒敌人。 或是走横练的路子,劲力遍布全身。 如身披铁衣,刀剑难伤。 总而言之,内力是“气劲合一”。 内里气血,筋骨劲力,两者合二为一。 可使人力量增大,身体变轻,速度变快。 而真气,却有所不同。 它是先天之气,生命之精元。 源自于丹田气海,被称作“性命之根本”,容纳精、气、神三宝之所在。 一旦真气孕育,精元滋生,天寿有一百二十载。 “打通人体关窍,再把内力蜕变为真气,这一境界就成了。” 赵穆眉头微皱,似是思考着。 想练成《明神武典》,一共要化出两道真气。 一为元阳炁。 二为玄阴炁。 前者至刚至大,可炼就纯阳之体。 后者至阴至寒,阳尽阴生,互为循环。 两相补足后,真气源源不绝,生生不息。 “不愧是一门神功级武学,阴阳共济,内成小天地,外行大周天。” 赵穆总结道。 练成元阳,玄阴二炁,不说真气品质如何。 光是连绵不绝,无有消耗的神效,就足够强大。 至少再也不用担心会陷入群战,真气耗尽。 这段时间,他越是揣摩《明神武典》,越是感慨武道之浩瀚,人体之奥妙。 “第一步,蜕变内力,凝练真气。” 赵穆内心思忖,决定先从元阳炁开始,炼出第一口真气再说。 …… …… 东宫。 一处暖阁内。 气质温和的青年男子,闲适地靠在宽大软榻上。 披着海龙滚边的黑狐裘衣,外表光鲜,贵气逼人。 只是长相过于平常,少了几分俊雅风采。 软榻两旁的宫女,提着精致小巧的三足鎏金铜香炉,里面放有西凉小国进贡来的瑞炭。 此物其色为青,坚硬如铁,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 据《风物志》记载,一条瑞炭长尺余,可烧十日,热气逼人不可近也。 乃是皇城大内的贵人专用。 “关于山河万里,日月同天的惊人异象,垂拱殿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青年男子神态慵懒,随口问道。 暖阁里铺着地龙,还有铜炉瑞炭,丝毫不觉寒冷。 只是坐得久了,难免会有些昏昏睡意。 “陛下召了武安侯,还有司天监正元黎进宫了,但没有查出什么线索。” 一名年老的太监,沙哑着嗓子说道。 “元监正都没能算出来?” 青年男子有些惊讶,挥手屏退周围的宫女。 元黎乃是司天监之主,为大周勘察国运,为皇室推算吉凶。 凡有国战,有祭祀,都由他来主持。 本身除去神变境界的武道修为,还精通观气望运之法。 是一个真正的奇人异士。 “陈公公带人搜遍皇城大内,一点蛛丝马迹都未发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