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第1/2页)
第二天,叶治在高平、李秀等人的陪同下,开始了对高邮的实地考察和调研。 新官上任积极性确实很高,不过这火能不能烧起来,倒是未知数。 高邮是江左名区、广陵首邑,虽然罹经战火,人口锐减,但城市的规模还在。 城池是典型的四方型,城北靠着北澄子河,城西是大运河,东南两面是平野。 因为大运河的缘故,整个城池的经济重心都在西南边,核心就是运河码头。 码头紧靠着西城墙,因为繁忙,开了一大一小两个城门。 从运河码头上岸进了西门就是集市、仓库以及脚行、酒店、客栈之类。 听高平说,高邮最繁盛的时候,每日靠岸的船只就有上百,从西城楼上看运河,那是千帆过处。 现在运河码头也有船只往来靠岸,不过因为局势的缘故,规模只有全盛时的十之一二。 高邮城的西北主要是官署区,衙门、学校、文庙等都在这一块,而高邮城的整个东半边是坊市和瓦子集中的生活区。 城内溜达了一圈,给叶治的感觉确实是萧条和破败。 街上虽然也有一些人,但从每个人的脸上看到的基本是灰色,城里有许多房子都是破破烂烂的没人住,不能说十室九空,粗粗估摸了一下十室五空还是有的。 城内居民少,叶治就更觉得城里的流民多,三五成群、形影相吊,各个蓬头垢面,面黑肌瘦,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活命的。 “李巡检。” “大人有何吩咐。” “城内流民真不少,你加派人手各处巡逻。” “大人,咱们衙门里总共就几个差役,这么大的街面也巡不过来啊。” “瞧我这记性,怎么把这茬忘了。没事,城外不是有宣抚司驻泊军吗,明日我写封信你去找呼延通将军,借些人手来,城内的秩序还是要先保证。” “是。” “明天咱们再去城外瞧瞧。” 第二天一早,叶治又在高平和李秀的陪同下,出城巡访。 高邮靠着新开湖,所以叶治选的第一个站,就是去湖边转转。 新开湖湖域极广,一眼都望不到头,湖中白帆点点,不少渔民在湖中撒网捕鱼。 立马湖边,只见水草丰茂,水鸟云集,特别是一片片的芦苇荡,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煞是好看。 “高参军,湖边以打渔为生的渔民有多少?” “大人,新开湖面积广大、物产丰饶,打渔的渔民自然就多,这沿湖过去,零零散散有七八个村子都是干这营生。” “大人,你看,前面就有个小渔村。” 顺着李秀所指,仔细一瞧,还真是,几座屋舍掩在大片的芦苇荡里,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 “走,去村子里看看。驾!” “噔噔噔……” 隆隆而起的马蹄声似乎惊到了渔村里的人,村民以为金人又杀过来了,哭爹喊娘,就要收拾东西逃跑。 这年头百姓都像惊弓之鸟,一吓就尿。 “大家莫慌!大家莫慌!” 李秀扯开嗓子叫了起来,众人一看,原来是汉人,这才安定了下来。 “几位官人,到我们这个小村子有何贵干啊?” 叶治翻身下马,走到了老丈跟前,亲切地问候道:“老丈,好啊。” 高平连忙上前,介绍道:“老丈,这是咱们高邮新来的知军叶大人,叶大人还是皇上钦点的状元郎哩。” 老丈一听,有点吓住了,眼前这个官人才多少的年纪啊,看着也就十七八的样子,居然是父母官。 “老儿叩见叶大人。”老丈颤颤巍巍地就要拜倒在地。 叶治赶忙一把扶住,“老丈使不得,免礼,免礼。老丈,我等一路行来,有些口渴,能否讨碗水喝啊。” 以前新闻里不都这样吗,深入群众拉拉家常问问冷暖,不大一会儿就欢声笑语打成一片,临走的时候百姓还偷偷抹眼泪舍不得哩。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次来得匆忙,没有带油啊米啊啥的,看来要给点慰问金。 “大人快请,就是村子里简陋,怕怠慢了大人。” 老头见到这么亲和的父母官颇为意外,连忙把叶治等人请进村子。 叶治四处看了看,确实简陋,屋子里连个像样的桌椅都没有,一帮人就围着用几块木板搭起来的桌子边坐了下来。 几个妇人随即端上了几碗水,装水的碗不是破的,就是旧的。 “大人,东西粗劣,大人多担待。” 老头颇为不好意思,这辈子遇到这么尊贵的客人上门,自己居然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心中愧疚啊。 “不妨事,”叶治笑着端起碗喝了一口,赞道:“嗯,这水倒是甘甜,不错不错。老丈你也坐下,咱们说说话。” 李秀赶忙识趣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