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赵构退位 (第2/2页)
时日,要保重龙体,切莫自怨自艾。”孟太后勉慰道:“众大臣正勉力斡旋,只要君臣同心,大事可济。” 孟太后的话就像给赵构吃了一颗定心丸,看来大臣还是支持他的,不由感动地眼含热泪。 “官家也要自省。”孟太后又严肃地批评道:“事情狼藉至此,官家要吃一堑长一智。为君之要,不仅需勤政,更要知人善任,亲贤臣远小人,切切莫忘道君皇帝故事。” 听着孟太后的话,赵构也不敢应嘴,只是唯唯。 “说来也是官家之福,朱胜非此人机敏多谋,全赖此人与苗刘二人斡旋,假若黄潜善、汪伯彦等在位,事情已经不可收拾了。” “孙儿一定谨记太后教诲,趁着这些时日闭门思过,外间就全赖太后cao劳了。”说完,赵构用衣袖抹起了眼角来。 …… 三月初十,苗刘二人传檄天下,改元明受。 在平江的张浚两日前就收到了大赦天下的诏书。 当时平江守臣汤东野接到赦书,不敢擅作主张把牢里的囚犯给放了,毕竟张浚是节制平江、秀洲军马副使,平江就数张浚最大。 接到诏书的那一刻,张浚的第一感觉就是事情太反常,肯定有人作妖,当即令汤东野秘而不宣,先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果三月十一,张浚就接到了传檄,朝廷正式昭告天下,赵构退位,皇子继位,太后垂帘,改元明受。 尽管张浚有了猜测和心理准备,但真得到赵构退位的消息,他还是悚然一惊,看来杭州城真的发生兵变了。 张浚不敢耽搁,立刻召集汤东野和平江提刑赵哲商议对策。他作为平江的杠把子,本来想即刻起兵勤王,不过张浚不敢鲁莽,毕竟形势未明,不可莽撞。 召集汤东野和赵哲商议,一来是赵构还在乱兵手里,必须想个万全之策,不能让乱兵狗急跳墙;二来是摸摸这二人的底,看看到底是不是和自己一路,如果不是,对不起,刀斧手好久没有砍瓜切菜了。 “大人。”汤东野关键时刻不含糊,没有站错队,态度极其坚决地建议道:“陛下骤然退位,定有jianian人作祟,卑职建议即刻发兵讨伐!” “不可!” “噢?”张浚瞄了一眼身为宗室旁支的赵哲,问道:“不知道赵提刑有何高见?” “大人,如今陛下在乱兵手中,俗话说投鼠忌器,我等若贸然从事,恐乱兵狗急跳墙。还有,我平江虽有不少兵马,但若只有我平江军马勤王,孤掌难鸣啊,我等必须从长计议。” 听了赵哲的话,张浚不由点了点头,道:“赵提刑此言甚是,我等切不可鲁莽行事。” 其实张浚这个老油条心里早有了决断,第一,要确保赵构的安全,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二,先与苗傅等人虚与委蛇,相机行事;第三、摸清众人的态度,划清敌我;第四暗中联结在外保皇派大臣,集聚力量,共同勤王。 “报!” “何事?” “启禀大人,御营司前军统制张将军求见。” “哦,”张浚眼睛一亮,刚想到这几位手握重兵的大将,这个本家就来了,忙道:“快请张将军进来。” 不多时,风尘仆仆地张俊领着底下一干将领来到了节制司大堂。 “末将张俊参见大人。” “呵呵,免礼免礼,张将军快请坐!” 张浚虽是平江、秀洲兵马节制司副使,张俊的顶头上司,但他对这个手握重兵的本家可不敢慢待。张俊手里的精兵是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笼过来。 “今天是什么风把张将军吹来了。” “大人。”张俊一拱手,回禀道:“日前末将接到诏令,任末将为秦凤路副总管,领兵三百即刻赴任,其余军马由他将统领。末将料此诏令定然有假,不敢从命,但底下将士汹汹,众说纷纭,事情急迫,故末将领军前来节制司,请大人定夺。” “好!” 张浚见张俊是一路人,大喜过望,当下对张俊及诸将道:“诸位将军想必也接到传檄。据查,此乃苗傅、刘正彦二人大逆不道犯上作乱,逼迫陛下退位,此刻正是我等尽忠以报皇恩之时。传我军令,即刻起,平江秀州所有军马只听节制司号令,诸位将军回营好生管束兵士,若有任何差池,莫怪张某军法无情!” “谨遵钧令!” 喝退诸将,平息非议后,两张的大手终于牢牢的握在了一起,分分钟有胜利会师、相见恨晚的感觉。 “张将军,陛下蒙难,我将起兵讨贼,不知道将军有何高见?” “大人,末将也正有讨贼之意,但凭大人决断。不过卑职以为,陛下正陷于贼手,我等行事需小心计议,切莫惊动陛下。” 张浚最怕的也是苗刘二人狗急跳墙,威胁到赵构的人身安全,他点头道:“嗯,我亦是此意。这样,我即刻上奏,请陛下亲自总理军国要务,探探虚实。” 张浚不愧是老油条,他这个提法大有讲究。 如果上奏直接请赵构复位,那就等同宣告我不承认退位一事,我与你苗刘不对付,这样做可能会刺激苗刘,而对赵构的安全造成威胁。 他现在不提复位,也不说承认禅位,就只说国事艰难,请赵构亲自处理军国大事,从而巧妙地回避了矛盾的焦点,也能稳住苗刘二人的心。 (求推荐,求收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