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七五章 钢炮 (第2/2页)
良又去寻李承志,李承志只回了六个字:乱世当用重典。 他只是就事论事,依罪论罪,并未依现有之律典株连家小,族人,就已是网开一面了。 若依元魏之律法,叛逃罪同造反,可株三族…… 一批又一批的死囚被押上刑台,台上的血水聚流成汪,顺着木板的缝隙滴落下来,就如珠帘一般。 李承志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若非高肇,这一幕本不会发生的。 经历过泾州僧乱,见识过寒民疾苦之后,李承志骨子里对这个时代的门阀就极为排斥。谷戝 按他原本的计划,凡豪强、郡望、世族,根本就不在他的名单里。 当时若是时间充足一些,只需稍稍甄别,就可将这一部分剔除在外。但天不遂人愿,恰逢高肇做祟,蛊惑太后与元英、元澄等人欲临阵换将。 李承志无奈,只能一股脑的偷回来。 他虽然网开一面,未治其附逆之罪,但敢跟着元怀、于忠、元丽并崔祖螭造反的,哪有一盏省油的灯? 也就数月,便有世族惊觉此非北地军镇,更非朝廷流放之地,反倒像极了一处谋逆起事之所。 常言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如今眼见富贵无望...... 第575章钢炮,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但被强制分户,更是沦为平民,自然就有人动了心思。 只要逃回去,向朝廷告发此地所在,岂不就是大功一件? 便是不能将功折罪,至少比在这里垦田、放羊的强吧? 所以才有了今日这一幕。 痛恨高肇之余,也使李承志猝然惊醒:这是阶级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半点都不能放松。 听着台上的嘶吼与哀求,李承志眼中厌恶之色更浓。 此时后悔,岂不是晚了? “郎君,李主事来了!” 李亮? 李承志扭头往后一看,李亮正予阵后乱瞅。 如今李承志不好抛头露面,所以戴着兜鍪,混在一群甲士当中。莫说李亮,就连台上的李始良也只知他在台下,却不知具体在何处。 李承志轻轻嗯了一声,李聪才拿出号旗,朝阵中的李孝先挥了挥。 李孝先会意,几声令下,后阵便裂开了一道口子,将李亮放了进来。 李承志与一月前已厘清官阶,凡旧臣皆有职务。就如李孝先,如今已是近卫统领,兼监察司副主事。 而李亮则为工部主事,兼兵部副主事。 无论何时,军权都不能旁落,所以主事自然是李承志…… 只几息,李亮便进得阵来,凑到李承志的耳边说道:“郎君,成了!” 李承志闻言大喜:“铸出炮管了?” “啊?”李亮愣了愣,“只是铸出了范模!” 李承志就跟僵住了一样,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好在有面甲遮挡,李亮看不到。 他掩饰的很好,语气中依旧带着笑意:“已然很快了,只要铸出范膜,随时都可以浇铸,是我太心急……” 稍一顿,李承志又挥着手,“走,带我去看看!” 李亮连声应是,跟着李承志出了军阵。#br...... 第575章钢炮,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其实李承志早就想铸炮了,但他更知道火炮对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所以直至到了河西,他才付诸于行动。 如今已非山高皇帝远,由他亲自坐镇,李承志不怕会有人生出异心,所以此次参与铸炮的人多了一些。 除了掌控火药秘方的李亮,还有火器营主李彰、工部主主事李良,也就是李氏的老家匠,并他的一堆徒子徒孙。 专业的事情,自然要交给专业的人干。李承志决定造炮之后,自然就找来了李良。 想像起来好像很难,但只要方法用对,其实很简单。 第一步是铸模,这对于李承志而言轻车路熟。 只是根管子而已,再难也比他当初在崆峒山偷炼铜像,换成铁佛要简单的多。 用的是商周时期就有的失蜡法,说详细一些就是用蜡铸成炮筒,再围着腊筒,用添有石墨的坩泥制作内模和外范。 然后烧干坩泥,蜡自然就化成了水,剩下的便是炮筒的模范,只需往里浇灌钢水就能成形。 都不用李承志过多指点,只是提出了炮筒的要求,李良就拍着胸脯下了军令状:他只需半月,就能将这东西的样品造出来。 其实只用了十天,是李承志忙的事情太多,一时忘了时间。 等到了钢场,李承志才知道,不但模具已经烧好,李良更是炼好了钢水,李亮才来秉报予他。 看着那几口红通通的坩锅,李承志才后知后觉:这样浇铸出来的是钢炮,而非铁炮? 脑中灵光一闪,突然就想起了一些有关钢炮的回忆:早期的克虏伯,好像用的就是坩埚浇铸。 这些的炮管,岂不是想炸膛都难? 李承志喜出望外,连忙令李良浇灌。 在河西炼钢煅甲足有三年,要矿有矿,要人有人,李良的技术早已更上一层楼。与他相比,李承志...... 第575章钢炮,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反倒成了半吊子。 所以李承志很有自知之明,也怕影响到李良,所以只是站在旁边看,半句都不多嘴。 也就一半个多时辰,一樽长的七尽,粗近有三寸的炮管便新鲜出炉。 李良大侄估算了一下,说是至少也有五六百斤重。 看着那黑黝黝的炮身,及刺眼的寒芒,李承志如同喝醉了一般,说不出的舒畅。 这个东西一旦面世,何止是降维打击? 缓了好一阵,心情才稍稍平复了一些。李承志大手一挥:“试炮!” 一众工匠早有准备,飞快的立起了龙门架,十数人合力,用倒链将钢炮吊到了一辆双驾马车上。 怕太过惊世骇俗,李承志特意让李亮将试炮的地址安排在了合黎山深处。 李亮装的炮,怕出师不利,李承志还特意让多填装了些火药。 待点燃引信,李亮似兔子一般的逃到近五十步外的一处山坡后。又过了足有十息,才听“咚”的一声巨响。 感受着脚下的震感,看着铁弹激射而出,飞出足有五六息才溅出一蓬尘烟,李亮猛的瞪大了眼睛。 这怕是足有两里之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