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四一章 自作自受 (第2/2页)
突,高肇自然不会将自己视做仇人…… 崔光恨的直错牙花子,却无言反驳。 正如李承志所言,如今之果,皆为往日之因,不过是元英等人自做自受罢了。 崔光的眼神又黯淡了几分,一阵默然,才哀声叹道:“中山王,不行了!” “哦!” 李承志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心思却转的极快。 看来崔光今日这一遭,就是受元英所托。 公允而论,元英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元魏的天下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 若他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百般算计李承志,更欲哄他做刀,李承志定会肃声起敬,赞一声佩服。 但如今二人已势如水火,李承志没有放声大笑,狂呼一声“死的好”,就已仁至义尽了。 “若殿下薨天,烦请尚书遣人与我知会一声。” 崔光的眼睛一亮:“你欲赴王府治丧?” 李承志真要去了中山王府治丧,便等于既往不咎。若更进一步,未尝不能与元澄、元嘉等人冰释前嫌。自己再与刘芳、游肇等人斡旋一二,如今之僵局未必没有转机。 “尚书公说笑了,如今晚辈还在丁忧,安能再赴王府治丧?不过是想遣人送一分奠仪,聊表心意罢了……” “你……” 崔光指着他,手指不住的发颤。但只冷喝了一声“你”,却不知剩下的喝斥之词如何说的出口。 李承志是何秉性,天下皆知。就连先帝面前都是寸步不让,气的元恪大骂逆臣。你还能指忘他什么? 他没有落井下石,敲锣打鼓的大摆宴席就不错了。 踌躇一阵,崔光又萧索道:“凭心而论,他也是一心为公。老夫只望若有他日,你莫要为难予他后人!” 元英后人,指是应是中山王世子元熙吧? 也是没想到,除了元昭,自己身边竟还藏了这么大个jianian细? 各为其主,各事其责罢了。报复不至于,至多以后不用,或是不理会就是了。 “我如今都是自身难保,焉有‘他日’之说?” 李承志朗声笑道,“不过请尚书放心,便是李意心胸不阔,锱铢必究,也不至于睚眦必报。若真有那一日,放他一马又如何?” “如此最好,我也算是多少能予他有个交待!” 崔光起身,又朝着李承志郑重一拜。 他哪里敢授,刚见崔光拱手,就像是触了电一般的跳了起来,连忙将崔光托住。 虽说李承志的眼力尚未修炼到家,但至少可以分辩出崔光这一拜是真假,还是假意。 想想前此时日,因给自己通风报信,崔光与元英还势如仇敌。而至如今,才过了几日? 而元英一个将死之人,能予崔光多少利益。故而崔光只是佩服其为人,感念元英已至油尽灯枯,却依然孜孜不倦,一心为国,故而才有今日这一遭,更有眼下这一拜。 这样的人物,想让人不佩服都难…… “尚书这又是何苦?罢了……” 李承志怅然一叹,“尚书放心,这天,塌不下来!” 嗯? 就如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之中,突然亮起了一盏明灯。崔光的双眼登的一亮。 “哈哈……” 李承志干笑了一声,“晚辈的意思是,太后正值盛年,如今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必能触类旁通,一日千里。是以必不会授宵小蒙蔽,更不会受制于人。既如此,尚书又何必杞人忧天……” 怕的就是这个呀? 太后学的太快了,见识与智慧也是与日俱增。 偏偏元英自知时日无多,行事难免急功近利,之前多有欺瞒太后之举。 如今高英后知后觉,疑神疑鬼,更是不敢轻信于人。如此这般,待高肇回朝,岂不是更是如鱼得水,受宠更盛于先帝之时? 李承志自是心如明镜,此时之言不过是敷衍之词。但崔光更清楚,若是这小狐狸不愿说,便是将他打死也问不出半丝口风。 但至少说明,李承志并非真的已听天由命,自甘堕落,应该是留了什么后手。 “jianian贼!” 崔光虚点了他两下,转身就走。 李承志紧随其后,将他送出了府宅。 刚出府门,下了台阶。原本已歇了好久的锣鼓又敲了起来。 不但敲,还响了许多。 李承志被扰的好不厌烦,其余不论,便是连个午觉都睡不好。 “凡得胜归来,皆是由承明门入京。但为何此次独辟蹊径,却换到了广莫门?” 崔光横了他一眼:“高司空如此请奏,我怎知他是何意?” 说是不知,其实还是猜到了一点的。 十之八九,应是高肇有意如此,意欲予李承志府前耀武扬威。 凭心而言,无论于公于私,崔光都不愿李承志这般消沉下去,故而只作不知,想着让高肇激一激李承志也是好的。 想在李府门前耀武扬威? 呵呵呵,信不信我挖几道陷马坑,摔不死你高肇,也摔折你几根骨头? 正想着歪招,突听崔光一声沉喝:“不对?” “哪里不对?” “这乐曲不对!” 崔光冷声讥道,“连礼乐都是一知半解,亏你还敢称儒家门徒?难道听不出,此乐非祭祀、大典、阅武、朝拜而不可奏?” 嗯,还真就是? 嘈杂之中,李承志竟听到了敲击编钟的声音。 高肇,回京了? 他正想问问崔光证实一下,却见这老倌儿露着一脸的幸灾乐祸。 “高司空挟大胜归朝,必有白虎佐佑,势气何等锐利?老夫一把老骨头,可经不得这等煞气,还是避一避的好!” 崔光呲牙一笑,手脚麻利了钻进马车,哪有半丝老骨头的模样。 “快快转向,往西,进承明门!” 几声呼喝,马车飞快的转向,等李承志回过神来,早已奔出了十数丈。 这老贼,摆明是要等着看笑话…… 李承志转身上阶,高声冷喝:“李睿,关门。若有人敢予府前十丈驰马,就给我射?” “啊,真射?” “还能有假?” 李承志一巴掌就盖了上去。 要不是猝不及防,已然来不及,当李承志那句“挖陷马坑摔死高肇”是玩笑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